《國語辭典》:长策(長策) 拼音:cháng cè
1.长鞭。《文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2.良策、长计。《文选。曹囧。六代论》:「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其辙迹。」《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你在此终不是个长策,我送你盘费回去。」
2.良策、长计。《文选。曹囧。六代论》:「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其辙迹。」《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你在此终不是个长策,我送你盘费回去。」
分類:威势
《漢語大詞典》:策名委质(策名委質)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杜预 注:“名书於所臣之策。” 孔颖达 疏:“古之仕者於所臣之人书己名於策,以明繫属之也。”后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遂自立为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渊 ﹞策名委质,守死善道,忠至义尽,为九州表。”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臣里閭孤贱,才无可甄,值 齐 网之弘,弛宾客之禁,策名委质,忽焉二纪。”《周书·李贤传论》:“及逢时值主,策名委质,或使烦莫府,或契阔戎行。” 唐 杨炯 《薛振行状》:“遂乃弹冠筮仕,策名委质。”
《漢語大詞典》:挟策(挾策)
亦作“ 挟筴 ”。
(1).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 陆德明 释文:“筴字又作策, 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宋 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2).胸怀计谋、建议。 明 宋濂 《〈桂氏家乘〉序》:“ 周 末有 季楨 者,与其弟 眭 挟策以干诸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李大钊 《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3).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长安 有媒 鲍十一娘 者……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帅。” 宋 曾慥 《高斋漫录》:“度支 金郎中 君卿 ,年十九时,与其兄 君祜 郊居,挟策野外,遇田家有醉斗而伤者,仇人尤而执之。”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假骏》:“自家 鲍四娘 ,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筴追锋,还推老手。” 周咏 《去国吟》:“中原到处不可居,何如挟策出国身还慊。立马斯须别亲友,离情又触长亭柳。”
(1).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 陆德明 释文:“筴字又作策, 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宋 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2).胸怀计谋、建议。 明 宋濂 《〈桂氏家乘〉序》:“ 周 末有 季楨 者,与其弟 眭 挟策以干诸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李大钊 《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3).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长安 有媒 鲍十一娘 者……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帅。” 宋 曾慥 《高斋漫录》:“度支 金郎中 君卿 ,年十九时,与其兄 君祜 郊居,挟策野外,遇田家有醉斗而伤者,仇人尤而执之。”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假骏》:“自家 鲍四娘 ,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筴追锋,还推老手。” 周咏 《去国吟》:“中原到处不可居,何如挟策出国身还慊。立马斯须别亲友,离情又触长亭柳。”
《國語辭典》:策蹇 拼音:cè jiǎn
骑驴。唐。白行简《李娃传》:「质明,乃策蹇而去。」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策蹇冲寒到海涯,好教俺嗟也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