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酒筒
犹酒杯。 清 厉鹗 《吴兴月夜杂题》诗之四:“隔溪灯火晚冥濛,留客空斋赌酒筒。”
分類:酒杯
《韵府拾遗 东韵》:截筒(截筒)
汉书律历志生其窍厚均者注取谷中之竹生而孔外肉厚薄自然均者截以为筒不加削刮也
《漢語大詞典》:筒中
古代布名。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从奴僕妾,皆服葛子升越,筩中女布。”后汉书·王符传:“且其徒御僕妾,皆服文组綵牒,锦绣綺紈,葛子升起,筩中女布。” 李贤 注:“ 扬雄 《蜀都赋》曰:‘筩中黄润,一端数金。’今 永州 俗犹呼贡布为女子布也。”
分類:筒中
《漢語大詞典》:碧筒杯
亦作“ 碧筒杯 ”。亦作“ 碧桐杯 ”。 一种用荷叶制成的饮酒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 歷城 北有 使君林 , 魏正始 中, 郑 公 慤 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於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筩杯。” 宋 窦革 《酒谱·酒之事三》引作“碧筒杯”。 明 杨慎 《碧桐杯》:“ 唐 人《碧桐杯》诗:‘酒味杂莲气,香冷胜於冰。轮囷如象鼻,瀟洒絶青蝇。’” 清 赵翼 《小北门下看荷花》诗:“带得餘香晚归去,月明更醉碧筩杯。”亦省作“碧筩”、“碧筒”。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之三:“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明 冯惟敏 《此景亭雨酌》词:“碧筒纵饮,清商朗謳,海天一雨彩虹收。”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金缕唱,碧筒劝,向冰山雪巘排佳宴。”
《國語辭典》:香筒  拼音:xiāng tǒng
寺庙或家庭中用来贮香的筒子。
《漢語大詞典》:水筒
引水的竹筒。 唐 杜甫 《信行远修水筒》诗:“云端水筒坼,林表山石碎。”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八:“或遇天旱,旋於大轮一週,列置水筒,昼夜溉田数顷。”
分類:引水竹筒
《漢語大詞典》:鱼筒(魚筒)
即鱼鼓。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四:“有的参加些金钟和鱼筒、简板之类,以助腔调。”参见“ 鱼鼓 ”。
分類:鱼鼓
《國語辭典》:鱼鼓(魚鼓)  拼音:yú gǔ
1.木鱼,寺中用以诵经或报时、聚食时用。宋。薛季宣〈雨后忆龙翔寺〉诗:「菱歌面面来鱼鼓,灯火层层到客舟。」宋。陆游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寺〉诗:「径投野寺睡正美,鱼鼓忽报江天明。」
2.一种乐器。参见「鱼鼓简板」条。
《漢語大詞典》:递诗筒(遞詩筒)
即诗筒。以竹筒盛诗,便于传递,故称。 宋 王禹偁 《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诗:“僧传栽树法,客献递诗筒。”
分類:竹筒传递
《韵府拾遗 支韵》:筒诗(筒诗)
陈造诗途中筒诗陆续来
《骈字类编》:翠筒
韵府群玉翠筒方窒栋
《漢語大詞典》:龟筒(龜筒)
蠵龟的甲。有文采,似玳瑁而薄,堪为贴饰。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南方大龟长二三尺,介厚而白,造玳瑁器者用以补衬,名曰龟筒。”宋史·谢绛传:“后苑作製玳瑁器,索龟筒於市。龟筒,禁物也,民间不得有,而索不已。”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蠵龟﹝集解﹞引 苏颂 曰:“工人以其甲通明黄色者,煮拍陷瑇瑁为器,谓之龟筒。”
《韵府拾遗 东韵》:卓筒
文献通考蜀盐若隆荣等十七州则皆卓筒小井而已自祖宗以来皆民间自煮之
《韵府拾遗 东韵》:接筒
王十朋诗官费接筒竹民蠲沽水钱陆游诗沟港接筒浇芋区
《漢語大詞典》:讼筒(訟筩)
受纳诉状之竹筒。 宋 王圭 《送人东归》诗:“绕閤云山吟有助,高谈终日讼筩稀。”参见“ 讼缿 ”。
分類:诉状竹筒
《漢語大詞典》:讼缿(訟缿)
受纳诉状之器。语本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託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 颜师古 注:“缿,若今盛钱臧瓶,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筒)﹝筩﹞,皆为此制,而用受书,令投於其中也。” 宋 王安石 《上泉州毕少卿启》:“仅审履和嘉月,静事雄堂,讼缿昼清,道环天粹。”
分類:诉状
《韵府拾遗 东韵》:皮筒
韩驹诗一年两附书皮筒到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