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8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仲达。沈庆之从侄。少孤贫,随庆之征讨,屡有功,当加厚赏,为庆之所抑,为太子旅贲中郎,甚衔恨。前废帝时,受命杀庆之,颇受宠用。明帝时,为宁朔将军,大破建安王刘休仁军于赭圻,进号辅国将军,封贞阳县公。后为荆州刺史。顺帝即位,进位开府仪同三司。时萧道成专政,起兵反道成,兵败而死。
全宋文·卷四十一
攸之字仲达,庆之从父兄子。元嘉末行南中郎府长史兼参军,进行太尉参军,封平洛县五等侯,随府转大司马参军。孝建中,迁员外散骑侍郎,又迁太子旅贲中郎。遭母忧,起为龙骧将军武康令。前废帝即位,除豫章王子尚车骑中兵参军直阁,封东兴县侯,迁右军将军。明帝即位,除东海太守,未拜,以为宁朔将军寻阳太守,寻假节,进辅国将军,迁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诸军事、冠军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徙监郢州诸军事、前将军、郢州刺史,不拜。迁中领军,封贞阳县公免。征为吴兴太守,不拜。除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出为持节监郢州诸军郢州刺史,又监西阳义阳二郡军事,进号镇军将军。后废帝即位,进安西将军,加散骑常侍,权行荆州事。寻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顺帝即位,进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升明二年,入讨萧道成,众溃,为封人所斩。(案:《宋书·沈攸之传》,攸之表檄文疏,皆宗俨之词也,今姑录为攸之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3—458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王弘子。临川王刘义庆婿。早慧,宋文帝以为太子舍人。性好游猎,历宣城,吴郡太守。孝武帝大明中,以归顺功,封宁陵县五等侯,累迁中书令。自负才地,以不得宰相为恨。曾辱宠臣颜师伯及路太后侄孙。帝遂因高阇谋乱事陷之,下狱赐死。
全宋文·卷十九
僧达,弘少子。元嘉中为始兴王睿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又迁洗马,出为宣城太守,徙义兴。孝武举义,以为长史,加征虏将军。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不行,补护军将军,除吴郡太守。坐事免,除太常。又免,除江夏王义恭太傅长史、临淮太守。徙太宰长史、迁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封宁陵县侯,迁中书令。有集十卷。
王瑰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7—499 【介绍】: 南朝齐琅邪临沂人,字叔素。王景文子。弱冠仕宋秘书郎,封始平县五等男。萧赜(齐武帝)为抚军,张岱选瑰为长史。入齐,历义兴、淮陵、宣城太守,累官至太常。武帝尝出射雉,瑰信佛法,称疾不从驾。
萧方等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8—549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实相。梁元帝长子。以母徐氏失宠,为父所恶。侯景作乱,方等率军入援。城陷,归荆州,收集士马,筑城备战。时河东王萧誉不受湘东王萧绎节度,方等以都督南讨,及战,军败,溺死。尝注范晔《后汉书》,未就。撰《三十国春秋》、《笃静子》,皆佚。
全梁文·卷二十二
方等字实相,元帝长子。太清三年,讨河东王誉,败死,年二十二。赠侍中、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谥曰忠壮世子。有《三十国春秋》三十一卷。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冯翊吉氏子也。年十二出家。有玄会者。偕事总公。又偕听涅槃于净影远公所。及居慈悲寺又偕焉。每升座。等先而会随之。其相与开阐者。凡一百一十遍。则赞成之道如此。苟有阻难。等必预知。乃请众念摩诃般若魔事辄息。故今于散席之际。必各礼佛读经盖本。此人有从等受戒者。死而复苏曰。冥曹以为等之弟子。故获放还。所畜鸡。每候钟鼓声。伏座下。贞观十六年三月六日。以疾终。寿七十三。遗言施身禽兽。诸弟子不忍。则盛营威仪。卜访宅兆。明日欲举丧就圹。忽夜雨连朝。送者竟阻。请如遗言而霁。舍利葬于京之南郊神和原。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行等。姓吉氏。冯翊人。十二出家。与会公同事总师为弟子。服章粗素立性铿卓。登听净影远公涅槃。伏读文义。时以荣之。相从讲说百一十遍。中逢阻难必预先知。或闻异香或感怪梦。幢折盖翻以为标据。即令大众同念般若。所有魔事无何而退。故每讲后常礼佛名及读华严。以为消障之本也。又与玄会同住慈悲。弘法之时。等必先登。会随后赴。时以为相成之道也。故常讲时感鸡伏听。从受戒者死而还活。冥曹所放。云传等教。斯亦骇动幽显。非言厝也。以贞观十六年三月六日因疾而终。春秋七十有三。初临终累日。护戒之语吾何重及。但少欲知足可为永诫。吾今死后勿作威仪。惟以一椽舆送山所。愿食吾身早成正觉。有乖此愿非吾门人。弟子等营办幢舆盛设威仪将欲茔送。其夜列宿大明地方欲了。大雨洪注。道俗同拥一不得往。还依遗诀单舆至山。雨即通霁。收葬于京南神和原。起塔树松立铭塔所。
释善伏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0 【介绍】: 法名或作等照。唐僧。常州义兴人,俗姓蒋。生即白首。五岁出家。布衣蔬食,日诵经卷,目睹七行,一闻不忘。太宗贞观三年,刺史追充州学,乃日听俗讲,夕思佛义。后周游诸方,历参名师,归住润州桑梓山行慈悲观。寻被除名,复往常州。高宗永徽二年,被括还家,乃入山修苦节。后卒于衡岳。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一名等照。姓蒋。常州义兴人。生而皓首。五岁从兄才法师。于安国寺出家。贞观三年。刺史窦公闻其才学。召补州校庠职。阅佛书不已。博士责之。对曰。欲以博观也。问之无所滞。于是馆中诸生。莫不敬服。俄听四经三论于苏之流水寺璧法师所。又依越之敏法师。然后见天台超禅师。而获西方净土观旨。乃南游交桂广循。北上荆襄。见信禅师于蕲。瞻拜庐山远公净土观堂。归里受无生观于润之岩禅师。后偕晖才二师。行慈悲观。且授鬼神戒。巫有杀以祭者。暴卒而苏曰。吾于伏阇梨处受戒。誓不食肉矣。如何为吾杀。悯尔愚痴。聊贷尔命。后或犯决不恕。自是诸祀腥荤并绝。尝有婺州二人。同贩麻枲。一以蔬祭江神。一杀生祭。及抵岸。而杀祭者尽湿。蔬祭者独燥。虽同一舟。而燥湿异。则戒之验。如此甚至。求鱼肉市肄不易得。官司为减经赋。义兴令。或叵信。惧其惑众。将加之法。其族氏昆季行赂乃免。未几。而令家有蛇狗登床蜇人之怪。筮曰。罪由渎贤圣。祸不可原。竟获谴除名为民。永徽二年。伏亦为有司所括。反初服。然操守益厉。众复聚求法要。其所说所行。大约准十五观四明论云。既久居伏牛山。显庆五年。避讥谤。习静于衡岳。徒众复聚。方谈述微妙。忽曰。一切无常。气息难保。夜深各散。缘尽当离。时皆莫之测。则坚拒户寂然。是夕凡衡之钟磬笙管。有声之器。自能鸣唱。彻晓不已。及破关见伏端坐而逝。遽以奏闻。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习禅六之馀
释善伏。一名等照。姓蒋。常州义兴人。生即白首。性知远离。五岁于安国寺兄才法师边出家。布衣蔬食日诵经卷。目睹七行一闻不忘。贞观三年。窦刺史闻其聪敏追充州学。因尔日听俗讲夕思佛义博士责之。对曰。岂不闻乎。行有馀力所以博观。如不见信请问前闻。乃试之一无所滞。重为联类佛教两用疏通。于是学馆倾首。何斯人之若斯也。后逃隐出家。志乐佛法。欲罢不能。忽逢山水。淹留忘返。斯因宿习非近学也。至苏州流水寺璧法师所。听四经三论。又往越州敏法师所。周流经教颇涉幽求。至天台超禅师所。示以西方净土观行。因尔广行交桂广循诸州。遇综会诸名僧。咨疑请决。又上荆襄蕲部。见信禅师。示以入道方便。又往庐山见远公净土观堂。还到润州岩禅师所。示以无生观。后共晖才二师。入桑梓山行慈悲观。又为鬼神受戒莫啖肉。神又降巫者。令召伏受戒。巫者杀生祀神。神打之次死。降语曰。吾已于伏阇梨受戒。誓不食肉。如何为吾杀生。悯尔愚痴且恕汝命。后更尔者必加至死。自后诸祀永绝膻腥。常婺州二人。同载绩麻为货至江神所。一以蔬祭。一欲杀生。而未行。其麻并湿。前蔬祭麻并乾燥。于是行人忌惮无敢肉祭。故其授戒功验。人神敬仰。有陵犯者立见祸害。江淮间屠贩鱼肉。鹅鸭鸡猪之属。受法开放。市无行肆。官人怪之。有义兴令。素不信。嫌伏动众将加私度之罪。伏昆季赂之。其人忽即狗登绳床众蛇恼患不久除名往常州。筮之。卦云。由犯贤圣罪不可救。其人得急就伏求免。永徽二年。被括还家。然志好出俗见家如狱。复往山居。苦节翘勤人不堪其忧也。众又屯聚。因为说法赞令行慈。不杀者佛教之都门也。不能行之。若讲礼而为倨傲耳。又劝行六道供。以先祖诸亡者无越此途。又曰。山有玉则草木润泉有龙则水不竭。住处有三宝则善根增长。常在伏牛山以虎豹为同侣。食蚊虻为私行。视前六尺未曾顾眄。经中要偈口无辍音。大约十五观四明论以为崖准。显庆五年。行至衡岳。意欲求静返更屯结。说法既久忽告曰。一切无常气息难保。夜深各散缘尽当离。时不测其言也。便返闭而坐。尔夜衡州诸寺钟及笙管鸣声彻晓。道俗咸怪。至房关掩。乃破而开之。见伏端坐久终。便以奏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8—775 【介绍】: 唐僧。吴兴人,俗姓沈,字等至。少年时游山寺,固请出家。玄宗天宝八载,配名永定寺。九载,受具戒,移名开元寺。代宗大历中,住苏州东虎丘寺。翰道性渊默,长在一室,寂如无人,尤明《法华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字等至。吴兴沈氏子。高曾仕陈隋入国朝。三世隐德。翰素无适俗韵。天宝八载。八月五日。以制恩获薙落。隶名永定寺。九载十月。跻五分坛。纳俱形戒。迁隶开元。大历中。转隶虎丘。从二州道俗请也。翰专门相部义疏。尤通法华。化王苏湖间。凡有大功德事。未尝不迎以为主。十年入流水念佛道场。于正定中。西方诸相顿现。盖纯诚所致此。遂以其年。终于虎丘。寿六十八。腊二十六。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齐翰。字等至。吴兴沈氏之子。高祖陈国子祭酒。曾祖隋魏州司马。祖考三世不仕。翰绮岁从父至山寺。蹈高静无尘之躅。恻然有宿命之知。固请舍家。至天宝八载八月五日。奉制度配名永定寺。九载十月跻五分坛。纳形俱戒移名开元。大历中转隶武丘。皆两州道俗所请从命也。翰道性渊默外则淡然。迹不近名身不关事。长在一室寂如无人。岂比夫骈行鼓簧之士哉。颛门相部义疏精敏罕俦。明法华经。主苏湖戒坛。每当请首。则今时所谓坛长也。大历十年入流水念佛道场。是夜西方念中顿现。盖纯诚之所致也。即以其年终于本院春秋六十八。法腊二十六。翰遇疾之日谓门弟子曰。有鹤从空飞下回翔我前。尔曹见乎。必谢之期。小圣犹病安能免哉。受业门人如隐戒坛宣兑等与吴兴皎然。结法门昆弟之交。俱高洁难可轻慕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830 【介绍】: 唐僧。汴州尉氏人,俗姓李。少随父官至南康,频游梵刹,遂出家。后从马祖道一学于龚公山,挺然出类。宪宗元和七年,于鄂州黄鹄山结茅以居,四方学者多从之。文宗大和元年,牛僧孺出镇江汉,颇钦重之,奏寺额为大寂院。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东京尉氏之李氏。小年侍父官南康。遍游庐山梵刹。而乐居之。遂白其父。愿出家。既剃发受具戒。即习最上乘法。时大寂禅师。方聚徒龚公山。等负杖造焉。其扣击之顷挺然。非侪类可拟。后住隋州土门。尝谒州牧王常侍。而退将出门。王呼之云和尚。等回顾。王敲柱三下。等作圆相。复三拨之。竟行。元和七年。结茅武昌黄鹄山。日分卫以自给。于是巴蜀荆襄尚玄理者。无远不至。大和元年。属相国牛公僧孺。出镇三江。闻等名。命驾至。且虑其兰若之不隶名籍。特为奏请。赐大寂。一日晚参。众人皆于等前道不审。已而等谓众曰。适来声。向什么处去也。有一僧。竖起指头。等曰。珍重。明日其僧上参次。等转身面壁。作呻吟声而卧。谓其僧曰。老僧两三日来。不多安乐。大德身边。有什么药。与老僧些少。僧指净瓶曰。者个净瓶。什么处得来等曰。者个是老僧底。大德底在什么处。僧曰。亦是和尚底。亦是某甲底。四年十月乃示寂。享年八十二。弟子誓通等塔全身。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无等。姓李氏。今东京尉氏人也。负志卓荦辞气贞正。少随父官于南康。频游梵刹向僧瞻像。往即忘归。既作沙门遇道一禅师在龚公山学侣蚁慕。等求法于其间挺然出类。元和七年游汉上。后至武昌睹郡西黄鹄山奇秀。遂结茅分卫。由此巴蜀荆襄尚玄理者。无远不至矣。大和元载属相国牛公僧孺出镇三江。闻等道香普熏遐迩。命驾枉问。风虎相须为法重人。牛公虑其兰若不隶名籍。特为秦题曰大寂也。憧憧往来堂无虚位。至四年十月示灭。年八十二。弟子誓通奉全身入塔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等伟者,姓李氏,析津人。太康元年从觉剃落,居慧济寺。未几受戒,肄习经律,学者交推。大安中,主福田寺,及蓟之香林兰若。寿昌三年,宣毗尼诸部于慧济寺,京师义学群以律主许之。明年,三学寺奉命慎择主者,伟以勤谨应选,寻授善济大德。伟力整颓弊,居多弘益,三载俭持,供费之外,有钱五千馀贯。乾统初,以课最闻,朝旨嘉之,赐紫,加号“慈辩”。三年,宣充三学殿主,易号“严慧”。乾统七年夏四月旬又七日示寂,后二日,茶毗舌根不烬,如青莲色,其徒敬诠以氎灰分葬,归骨于盘山甘泉,附于先茔。年五十七,腊三十。南抃为之记,并系以铭,亦具山志。
黄兑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字和之。越州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知建阳县。
张宇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五○二
张宇(一○八一——一一五八),字泰定,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守兄。大观初以太学内舍生试上舍中科,三年,解褐为贞州司理参军。历上饶县丞、太平州学教授、淮阴县丞。宣和七年为福州路茶事司干办公事,改本州提刑司,绍兴二年秩满再任,孟庾辟为福建、江西、荆湖南北路宣抚司干办公事。绍兴七年,召为司勋员外郎,改祠部,迁吏部郎中,出为福建路转运副使,移知湖州。三请宫祠,以左朝请大夫致仕。绍兴二十八年卒,年七十八。著诗文、奏议、歌词三十卷。见孙觌《张公墓志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七)。
王然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王然,字从道,明州(治今浙江宁波)人。宣和中知黄岩县。见万历《黄岩县志》卷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鈇(?~一一四九),字承可,号亦乐居士,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秦桧舅氏王本之子,以荫授通仕郎。高宗建炎中,通判邵州(清乾隆《南昌府志》卷四○)。绍兴中,尝提点浙西刑狱(《东窗集》卷九),提举两浙东路茶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入为户部侍郎(《芦川归来集》卷九),出知湖州、广州(清乾隆《南昌府志》卷四○),十九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三九三
王鈇(或作「王铁」)(?——一一四九),字承可,号亦乐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秦桧舅氏王本观复之子。桧荐于朝,除枢密院属官。绍兴初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年除直秘阁,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迁本路转运副使。擢户部侍郎,措置两浙经界。以敷文阁直学士知湖州,徙广东经略使、知广州。十九年卒于官。有《亦乐居士文集》六卷。见《芦川归来集》卷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二八、食货六之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七、一四六、一四八、一五三、一五五、一五八、一五九,《宋史》卷三○、一六七、一七三,《南宋制抚年表》卷下,乾隆《南昌府志》卷四○。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文伯,西安人。为临川纠曹。贼白毡笠破吉州。敏士与判官江山柴绂保城。岳飞至,欲奏以功。辞曰:“若尔守倅,必被罪。” 飞叹服。继知楚州,金欲取海州,围甚急。诏敏士救之。与张子善谋攻淮阳,金必弃海州。已而果然。张浚奏其功,除淮南运判,移浙漕,终于湖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蔡向,字瞻明,一字子平(《曲阿诗综》卷七),东平(今属山东)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官通直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绍兴三年(一一三三)提举两浙东路茶盐公事(《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七○)。二十四年知滁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晚寓天台,自号净空居士。有《浍水集》,已佚。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
蔡向,字瞻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东)人,一云东平人,枢密挺之孙。建炎末、绍兴初提举两浙东路茶盐公事,因寓临海,自号净空居士。绍兴二十四年,官朝请大夫、知滁州。著有《浍水集》藏于家。见《赤城志》卷三四,《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六之三、职官四八之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一六六,《会稽续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