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清
谓符合洁身之道。论语·微子:“谓 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於是,无可无不可。” 唐 陈子昂 《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召碑》:“闻 少连 之风而悦之,庶乎身中权,行中清。”
《國語辭典》:正命  拼音:zhèng mìng
1.安享天年而死。相对于非命而言。《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2.佛教修行方法。八正道的第五支。指正确的谋生方式。《杂阿含经》卷二八:「有八正道能断爱欲,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國語辭典》:天命  拼音:tiān mìng
1.天地万物自然的法则。《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2.天神所主宰的命运。《书经。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我兄说万事都是尽人事,听天命,自有个一定。」
3.天所赋予人的禀赋与本性。《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4.寿命。《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逊于不虞,以保天命。」
5.清朝太祖的年号(西元1616~1626)。
《漢語大詞典》:道实(道實)
(1).治国之道的实际内容。 汉 荀悦 申鉴·政体:“为政之方也,惟修六则以立道经。一曰中,二曰和,三曰正,四曰公,五曰诚,六曰通。以天道作中,以地道作和,以仁道作正,以事物作公,以身极作诚,以变数作通。是谓道实。”
(2).符合实际道理。 汉 王充 论衡·对作:“夫 仲舒 言灾异之事, 孝武 犹不罪而尊其身,况所论无触忌之言,核道实之事,收故实之语乎?”
《漢語大詞典》:可愿(可願)
(1).指符合愿望的事。书·大禹谟:“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 孔 传:“可愿,谓道德之美。” 孔颖达 疏:“敬修其可愿之事。谓道德之美,人所愿也。”
(2).符合愿望。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 商君 、 吴起 、 大夫种 ,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 宋 陆游 《禽言》诗之三:“人生为农最可愿,得饱正如持左券。”
《國語辭典》:合理  拼音:hé lǐ
合乎道理、事理。《北史。卷五四。斛律金传》:「每会议,常独后言,言辄合理。」
《漢語大詞典》:应心(應心)
(1).随心所欲。语出庄子·天道:“﹝ 轮扁 ﹞斲轮……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心。” 晋 张华 《励志》诗:“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唐 方干 《嘉兴县内池阁》诗:“指画应心成,周迴气象清。”
(2).符合心意,称心。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爷,这个正叫做没头公事,便要问时怕也难应心么。” 孙犁 《白洋淀纪事·走出以后》:“她母亲就把女儿送过婆家去……但那婆家并不叫这女孩子应心满意。”
《漢語大詞典》:合志
(1).符合意愿。易·升:“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高亨 注:“合志,符合志愿。”
(2).同一志向;同心。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 孔颖达 疏:“合志同方者,方犹法也,言儒者与交友合齐志意而同於法则也。” 宋 曾巩 《韩琦制》:“惟初登庸,合志皇祖,仁民爱物,日陈上前,进贤退奸,阴利天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时 闽 督易以 方保巖 制府 维甸 ,与二将合志歼贼。”
《漢語大詞典》:合义(合義)
(1).谓以德义相亲。国语·晋语四:“异德合姓,同德合义。” 韦昭 注:“合义,以德义相亲。”
(2).归向正义。荀子·强国:“君臣上下,贵贱长少,至于庶人,莫不为义,则天下孰不欲合义矣。” 杨倞 注:“天下皆来归义也。”
(3).合于正义。《书·皋陶谟》“彊而义” 孔 传:“无所屈挠,动必合义。”
(4).符合经义。后汉书·陈宠传:“又律有三家,其説各异。宜令三公、廷尉平定律令,应经合义者,可使大辟二百,而耐罪、赎罪二千八百,并为三千。”
《國語辭典》:失仪(失儀)  拼音:shī yí
礼貌或仪态上有所疏失。《南齐书。卷三六。谢超宗传》:「为人仗才使酒,多所陵忽,……以失仪出为南郡王中军司马。」《西游记》第八五回:「主公,望赦臣等失仪之罪!」
《漢語大詞典》:宜适(宜適)
谓恰当、适中;符合标准。吕氏春秋·离俗:“譬之若钓者,鱼有大小,饵有宜适,羽有动静。”宋书·薛安都传:“小子无宜适,卿往与手,甚快。”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养羊:“其卧酪,待冷煖之节:温温小煖於人体为合宜适,热卧则酪醋,伤冷则难成。” 宋 司马光 《圉人传》:“缓之以尽其材,急之以禁其逸,鞭策以警其怠,恩渥以驯其心,使之得其宜适而不劳,亦不使有遗力焉。”
《國語辭典》:乱道(亂道)  拼音:luàn dào
1.胡说。如:「不可乱道他人长短。」也作「乱说」。
2.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言论或主张。《汉书。卷八一。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國語辭典》:合数(合數)  拼音:hé shù
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了1和它自己以外,还有别的因数时,叫做「合数」。如4的因数是1、2、4,21的因数是1、3、7、21,4和21都是合数。也就是指质数以外的数。
《漢語大詞典》:恰合
正相符合。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二》:“凡有所谓国粹,没一件不与蛮人的文化(?)恰合。”
《漢語大詞典》:雅似
雅正,符合法度。似,助词,无义。荀子·赋:“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似者与?” 梁启雄 释引 刘师培 曰:“似训为象,説文又训为若,广雅故似为语词,与‘如’‘若’同观。雅似犹言雅如也,特易如为似以叶韵耳。”
《漢語大詞典》:合神
(1).谓符合玄妙、神奇的事理。《关尹子·九药》:“唯随时同俗,先机后事,捐忿塞慾,简物恕人,权其轻重而为之,自然合神不测契道无方。”
(2).与神契合。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阿母今以琼笈妙韞,发紫臺之文,赐汝八会之书……子自非受命合神,弗见此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