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银河吹笙(银河吹笙)
李商隐 银河吹笙诗 怅望银河吹玉笙。
分类:天河
《漢語大詞典》:银字笙(銀字笙)
古笙的一种。笙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玉腕重金扼臂,澹梳粧。”
《漢語大詞典》:义管笙(義管笙)
宋 代大乐所用的一种乐器。宋史·乐志一:“旧制,巢笙、和笙每变宫之际,必换义管,然难於遽易。乐工 单仲辛 遂改为一定之制,不復旋易,与诸宫调皆协。”文献通考·乐十一:“义管笙(二管十七簧), 宋 朝大乐所传之笙,并十七簧,旧外设二管,不定置,谓之义管,每变均易调则更用之,世俗之乐,非先王之制也。”
《分类字锦》:状掩笙簧(状掩笙簧)
司空曙 同张参军喜李尚书寄新琴诗 正声消郑卫,古状掩笙簧。
分类:
《分类字锦》:钟磬笙竽(钟磬笙竽)
拾遗记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鸣之禽人面鸟喙八翼一足毛色如雉行不践地名曰青鸐其声似钟磬笙竽也世语曰青鸐鸣时太平故盛明之世翔鸣薮泽音中律吕飞而不行
分类:偶字
《漢語大詞典》:钟笙(鍾笙)
乐钟声和相应和的笙乐。周礼·春官·笙师:“凡祭祀、饗射,共其钟笙之乐,燕乐亦如之。” 郑玄 注:“钟笙,与钟声相应之笙。” 孙诒让 正义:“注云‘钟笙与钟声相应之笙’者,谓作乐时,下管、笙奏、閒歌、合乐诸节,皆钟笙并奏,笙之声应钟之均,是谓钟笙之乐。”
《漢語大詞典》:乌笙(烏笙)
黑色的竹席。南史·贼臣传·侯景:“是时, 景 土山成,城内土山亦成……山起芙蓉层楼,高四丈,饰以锦罽,捍以乌笙。”
分類:黑色竹席
《分类字锦》:随分笙歌(随分笙歌)
韩琦 重九会光化二园诗 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
分类:重阳
《分类字锦》:桃笙籧笛
杨维桢 方竹赋 桃笙籧笛,织翠生风。
分类:
《分类字锦》:弦匏笙簧
礼记弦匏笙簧会守拊鼓
分类:偶字
《国语辞典》:笙歌鼎沸  拼音:shēng gē dǐng fèi
形容歌声、奏乐声齐起,热闹非凡。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元。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黄旗影里,笙歌鼎沸。」
《国语辞典》:笙歌匝地  拼音:shēng gē zā dì
歌声、奏乐声充满各处。《文明小史》第一九回:「此时四马路上,正是笙歌匝地,锣鼓喧天。」
《国语辞典》:玉帛笙歌  拼音:yù bó shēng gē
比喻和平的气象。如:「这场战争终于结束,希望从此两国可以玉帛笙歌,和平相处。」
分类:和平气象
《漢語大詞典》:凤管鸾笙(鳳管鸞笙)
笙箫之乐的美称。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访友》:“歌儿舞女朝朝醉,凤管鸞笙步步随。”亦作“ 凤管鸞簫 ”。《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听一派凤管鸞簫,见一簇翠围珠绕。”
分類:笙箫
《漢語大詞典》:胡芦笙(胡蘆笙)
即葫芦笙。吹管乐器。历史悠久,1957年 云南省 江川县 李家山 和 晋宁县 石寨山 古墓群都曾出土铜胡芦笙,据测定属 春秋 晚期和 战国 初期遗物。文献通考·乐十一:“ 唐 九部夷乐有胡芦笙。 宋 朝 至道 初,西南蕃诸蛮入贡,吹瓢笙,岂胡芦笙耶?”按,今 彝 、 拉祜 、 哈尼 、 佤 、 纳西 、 傈僳 、 怒 、 普米 、 苗 、 苦聪 等族都有这种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