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笙镛(笙鏞)
亦作“ 笙庸 ”。 古乐器名。镛,大钟。书·益稷:“笙鏞以间,鸟兽蹌蹌。” 孔颖达 疏:“吹笙繫鐘,更迭而作。” 孙星衍 注引 郑玄 曰:“东方之乐谓之笙。笙,生也,东方生长之方,故名乐为笙也。西方之乐谓之庸。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亦谓之颂,颂亦是颂其成也。” 唐 魏徵 《五郊乐章·赤帝微音》:“博硕斯荐,笙鏞备举。”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一出:“今日这旌善除凶,两阶干羽,六律笙鏞。”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风生 泗水 ,初传元运之笙鏞;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
分類:乐器大钟
《國語辭典》:凤笙(鳳笙)  拼音:fèng shēng
笙的美称。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泪〉词:「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漢語大詞典》:鸾笙(鸞笙)
笙的美称。 宋 张元干 《好事近》词:“ 瑶池 清夜宴羣仙,鸞笙未吹彻。” 明 宋讷 《王子秋过故宫》诗:“兴隆有管鸞笙歇,劈正无官玉斧沉。”
分類:
《漢語大詞典》:瑶笙
(1).用美玉装饰的笙。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虽瑶笙及金瑟,杂翠帐与丹幬。” 唐 戴叔伦 《赠月溪羽士》诗:“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 宋 吴文英 《木兰花慢·寿秋壑》词:“明月瑶笙奏彻,倚楼黄鹤声中。”
(2).指笙的声音。 明 史谨 《南岩削壁》诗:“嵐飞翠雨林梢滴,鹤载瑶笙月下鸣。” 明徐复祚《红梨记·折证》:“翡翠情牵金屋,鸳鸯梦断瑶笙。”
《漢語大詞典》:笙磬
(1).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周礼·春官·眡瞭:“眡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大射礼》曰:‘乐人宿县於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鐘。’”
(2).笙和磬。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宋书·乐志二》:“晳晳庭燎,喤喤鼓鐘,笙磬咏德,万舞象功。”《宋史·乐志七》:“笙磬鏗鏘,干旄旖旎。”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伶人 刁俊朝 妻项癭如鸡卵,渐如数斛之囊,中有琴瑟笙磬之音。”
《漢語大詞典》:调笙(調笙)
吹笙。 唐 刘禹锡 《早夏郡中书事》诗:“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 宋 周邦彦 《少年游》词:“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觅缘》:“[生]春纤冷,想緑纱深处,小妇调笙。”
分類:吹笙
《漢語大詞典》:瓶笙
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 宋 苏轼 《瓶笙》诗引:“ 刘几仲 饯饮 东坡 ,中觴闻笙簫声……出於双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啸,盖食顷乃已。坐客惊嘆,得未曾有,请作《瓶笙》诗记之。”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八:“不是瓶笙花影夕, 鳩摩 枉译此经来。” 邓溥 《玄想》诗之一:“帘月瓶笙夜,治墙景在扉。”
《漢語大詞典》:鹅笙(鵝笙)
亦作“鵞笙”。 鹅管笙。 杨慎 《艺林伐山·鹅管笙》引 唐 李贺 《步虚词》:“ 元君夫人 蹋云语,唫风颯颯吹鵞笙。” 清 王夫之 《长相思》诗之一:“蛛网閒窗密,鹅笙隔院吹。” 清 陈维嵩 《朝中措·客中杂忆》词:“消磨岁月,千场蜡炬,一夜鹅笙。”参见“ 鹅管 ”。
《漢語大詞典》:鹅管(鵝管)
(1).指鹅管石。即石钟乳。 唐 杜牧 《朱坡绝句》之三:“乳肥春洞生鹅管,沼避迴巖势犬牙。” 唐 李商隐 《残雪》诗:“簷冰滴鹅管,屋瓦鏤鱼鳞。” 冯浩 笺注:“《舆地记》: 太湖 小山 洞庭 穴中有鹅管钟乳。《图经本草》:石钟乳,溜山液而成,空中相通,如鹅翎管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三·石锺乳:“炼治家又以鹅管之端,尤轻明如云母爪甲者为胜。”
(2).指笙。因笙上之管状如鹅毛管,故称。 唐 李贺 《天上谣》:“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王琦 汇解:“鹅管,谓笙上之管以玉为之,其状如鹅管。” 明 高启 《凤台曲》:“琼臺夜寒闭 嬴女 ,鹅管参差隔烟语。” 清 周亮工 《章丘追怀李中麓前辈》诗:“鹅管檀槽明月夜,百年犹按奉常歌。”
《國語辭典》:芦笙(蘆笙)  拼音:lú shēng
乐器名。苗、徭等中国少数民族流行的吹奏乐器。将若干竹管分成两排,插入木制笙斗中制成。每管根部均装有簧片,靠吹奏时振动簧片发音。芦笙可分单管、双管、五管、六管等,以六管最常见。过去多于舞蹈和歌唱时做伴奏之用,现在也用来独奏。
《骈字类编》:笙吹
唐 张说 寄天台司马道士 何时枉飞鹤,笙吹接人间。
《骈字类编》:箫笙(箫笙)
帝王世纪黄帝服齐于中官坐于玄扈洛上乃有大鸟鸡头燕喙龟颈龙形麟翼鱼尾其状如鹤体信五色三文成字首文曰顺德背文曰信义膺文曰仁智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园或巢阿阁其饮食也必自歌舞音如箫笙之竹谱又有族类爰挺峄阳悬根百仞竦干风生箫笙 选有声四方质清气亮众管莫伉
《漢語大詞典》:笙管
即笙。笙有十三管,属管乐器,故称。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自 禹 圭既锡, 尧 玉已传,物变謳謡,风移笙管。”新唐书·礼乐志九:“歌者琴瑟升坐,笙管立阶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鼓鉦鍠聒,笙管敖曹,是谓和唱。”
《漢語大詞典》:银笙(銀笙)
银字笙。 唐 李群玉 《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命家仆吹笙》诗:“桂酒寒无醉,银笙冻不流。”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九六:“旋炙银笙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 清 洪升 《毛玉斯邀饮》诗:“玉斝挥无算,银笙度更迟。”
分類:前蜀
《漢語大詞典》:笙钟(笙鐘)
谓陈于东方之钟乐。仪礼·大射:“设乏西十北十,凡乏用革,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鐘。” 郑玄 注:“笙,犹生也。” 胡培翚 正义引 褚寅亮 曰:“东为阳中,万物以生,故东方曰笙鐘、笙磬。”
分類:东方
《骈字类编》:竽笙
礼记檀弓见钟磬下笙又月令见钟磬下籥又乐记见箫管下 周礼 师掌教吹竽笙埙 箫篪篴管舂牍应雅以教祴乐注郑司农云竽三十六簧笙十三簧疏按通卦验竽长四尺二寸注云竽管类用竹为之形参差象鸟翼鸟火禽火数七冬至之时吹之冬水用事水数六六七四十二竽之长盖取于此也笙十三簧广雅云笙以匏为之十三管宫管在左方竽象笙三十六管宫管在中央礼图云竽长四尺二寸此竽三十六簧与礼图同成战国策夫横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成与秦 则高台榭美宫室听竽笙琴瑟之音察五味之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愿大王熟计之也 汉书礼乐志钟鼓竽笙云舞翔翔招摇灵旗九夷宾将罟淮南子末世之政田渔重税关市急征泽梁毕禁网 无所布耒耜无所设民力竭于徭役财用殚于会赋居者无食行者无粮老者不养死者不葬赘妻鬻子以给上求犹弗能赡愚夫蠢妇皆有流连之心悽怆之志乃使始为之撞大钟击鸣鼓吹竽笙弹琴瑟失乐之本矣 道德指归论钟鼓琴瑟间以竽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