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置笏
北史刘行本传隋文帝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夲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上不顾行夲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分类:正直
《骈字类编》:槐笏
舒芬书阙里仪注后今进士巾袍槐笏唐制也
《漢語大詞典》:敛笏(斂笏)
犹敛版。南史·恩倖传论:“权归近狎,异世同揆。故环缨敛笏,俯仰晨昏。” 唐 韩翃 《送寿州陈录事》诗:“ 寿阳 南渡口,敛笏见诸侯。”参见“ 敛版 ”。
《漢語大詞典》:敛版(斂版)
古代官员朝会时皆执手版,端持近身以示恭敬。 唐 韩翃 《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诗:“敛版辞 汉 廷,进帆归 楚 幕。” 宋 陆游 《醉歌》:“平生为衣食,敛版靴两脚。”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点化故事:“初官 太原 ,作词数十曲,嘲郡邑同僚,并及府帅。帅怒甚。因羣吏入謁,面数折之曰:‘君恃尔兄,谓吾不能治尔耶?’ 彦龄 敛版顿首谢。”
《漢語大詞典》:笏囊
放笏的袋子。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笏囊笏架:“ 会昌 以来,宰相朝则有笏架,入禁中,逐门传送至殿前,朝罢则置于架上。百寮则各有笏囊,亲吏持之。”旧唐书·张九龄传:“故事皆搢笏於带,而后乘马, 九龄 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过 江 同是从龙彦,也步金阶抱笏囊。”
分類:袋子
《漢語大詞典》:笏头(笏頭)
(1). 宋 人称方团毬路花纹为“笏头”。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今俗谓毬路为笏头,御僊花为荔枝,皆失其本号也。”
(2).“ 笏头带 ”的省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仕宦捷疾:“执政官宰相,方团毬文带,俗谓之笏头者是也。”
分類:人称花纹
《漢語大詞典》:百笏
百条(黄金)。古代官员上朝时皆手持长方形笏板,后因金条亦为长方形,故借“笏”字代“条”字,以表其量,兼状其形。 清 姚燮 《双鸩篇》:“梦郎三城归,黄金百笏青騧驪。”
《骈字类编》:衫笏
韩愈顺宗实录元年四月辛卯以王叔文为户部侍郎职如故赐紫初叔文欲依前带翰林学士宦者俱文珍䓁恶其专权削去翰林之职又与归登同日赐紫内出衫笏赐登而叔文不沾文珍等所恶独不得赐由此始惧及江表志让皇迁于泰州永宁宫数年未卒每有枝叶 五岁即有中使赐衫笏加官即日而终
《漢語大詞典》:投笏
同“ 投版 ”。 明 章懋 《送郑尚书》诗:“投笏远辞丹凤闕,棹舟闲过 白鸥汀 。”
《骈字类编》:赐笏(赐笏)
五代史唐明宗纪天成元年八月丁酉以象笏三十二赐百官之无笏者
《漢語大詞典》:冕笏
礼冠与手版,皆古代王公大官之服饰,因以指仕宦者。《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若闲冗毕弃,则横议无已;冕笏不澄,则坐谈弥积。” 吕向 注:“冕笏,官之服饰也。”
《漢語大詞典》:缨笏(纓笏)
冠带和手板。亦借指官吏。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缨笏匝序,巾卷充街。” 李善 注:“缨笏,垂缨秉笏也,皆朝臣之服,故举服以明人。”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讲解移晷,缨笏塞巷,巾卷充街,莫不倾听忘倦。”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落落餘数子,趋朝繫缨笏。”
《漢語大詞典》:整笏
端正地握着朝笏。恭谨待命貌。 南朝 齐 谢朓 《为明帝让封宣城公表》:“洒酒望属车之尘,整笏侍升平之礼。” 北周 庾信 《鉏麑见赵盾赞》:“ 赵盾 将朝,端衣整笏。”
《國語辭典》:出笏  拼音:chū hù
脱手、卖出。《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追出原骗玉带,尚未出笏,仍归内府。」
分類:货物脱手
《漢語大詞典》:笏床
旧唐书·崔神庆传:“ 开元 中, 神庆 子 琳 等皆至大官,羣从数十人,趋奏省闥。每岁时家宴,组珮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於其上。”后因以“笏牀”为子孙多作显官的典故。 清 赵翼 《哭刘瀛波总戎》诗:“儒将风流铃阁静,郎君才藻笏牀联。”自注:“公三子皆荣仕。”
分類:子孙显官
《分类字锦》:半笏
春渚纪闻一日谒章季子于富春之法门寺出廷圭墨半笏为示初不见胶彩云是其大父申公所藏者其墨匣亦作半笏样规制古朴是百馀年物东坡先生所谓非人磨墨墨磨人者不虚语也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