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力索
(1).力尽。 汉 王褒 《僮约》:“奴老力索,种筦织蓆。”
(2).竭力探索。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其为制举之文,覃思力索,沉刻简远。” 清 曾国藩 《苗先簏墓志铭》:“读 许氏 説文,若有夙悟,精研而力索,滞解而趣昭。”
《漢語大詞典》:立主
竭力主张。《水浒传》第六十回:“ 宋江 立主教 公孙胜 传授五雷天心正法与 樊瑞 , 樊瑞 大喜。”《水浒传》第六八回:“ 吴用 不肯,立主叫 卢员外 带同 燕青 ,引领五百步军,平川小路听号。”
《國語辭典》:底死  拼音:dǐ sǐ
终究、竭力。宋。石孝友 清平乐。恼花风雨词:「恼花风雨,断送春将暮,底死留春春不住,那更送春归去。」也作「抵死」。
《國語辭典》:痛诋(痛詆)  拼音:tòng dǐ
尽力的毁骂。《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张汤传》:「若汤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诋诸侯,别疏骨肉,使蕃臣不自安。」
《漢語大詞典》:深取
犹言竭力取法。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大历 以后, 刘梦得 之絶句, 张籍 、 王建 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分類:竭力取法
《漢語大詞典》:固要
(1).再三地邀请。要,通“ 邀 ”。史记·留侯世家:“ 良 乃固要 项伯 。 项伯 见 沛公 。”
(2).竭力劝阻。汉书·文帝纪:“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自欲征 匈奴 。羣臣諫,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止。”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十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固要,力止也。要,读曰邀。”
《國語辭典》:痛骂(痛罵)  拼音:tòng mà
严厉的斥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我欲先痛骂王武子,然后爵之。」《红楼梦》第四七回:「薛蟠睡在炕上,痛骂柳湘莲,又命小厮们去拆他的房子。」
《漢語大詞典》:重逆
谓竭力迎合。后汉书·贾逵传:“ 建平 中,侍中 刘歆 欲立《左氏》,不先暴论大义,而轻移太常,恃其义长,詆挫诸儒,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 孝哀皇帝 重逆众心,故出 歆 为 河内 太守。”
分類:竭力迎合
《漢語大詞典》:力促
竭力促使。例如:力促此事成功。
分類:竭力促使
《漢語大詞典》:极诋(極詆)
竭力毁谤。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综论·评驳:“ 常熟 冯班 字 定远 ,著钝吟杂録,多拾 钱宗伯 牙慧,极詆 空同 、 沧溟 。”
分類:竭力毁谤
《漢語大詞典》:确苦(確苦)
谓竭力坚持。新唐书·裴度传:“于时,讨 蔡 数不利,羣臣争请罢兵, 钱徽 、 萧俛 尤确苦。”
分類:竭力坚持
《國語辭典》:压制(壓制)  拼音:yā zhì
1.压迫限制,用强力使人屈服。《文明小史》第二六回:「说来说去,总是中国不能自强,处处受外国人的压制。」
2.一种柔道动作。以身躯伏压对手,使之无法反抗。
《國語辭典》:压制(壓製)  拼音:yā zhì
用模子压铸成形。如:「这些玩具是以手工做成,不是机器压制的。」
《漢語大詞典》:输竭(輸竭)
竭力贡献。旧唐书·韦处厚传:“ 宪诚 闻之大惧,自此输竭,竟有功於 沧州 。”
分類:竭力贡献
《漢語大詞典》:涵肆
(1).潜心竭力。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日益读书,大涵肆於六经,而时发其愤闷於歌诗。”
(2).谓情思丰富而奔放。元史·柳贯传:“作文沉鬱舂容,涵肆演迤,人多传诵之。”
《漢語大詞典》:穷折(窮折)
竭力斥责。后汉书·桓谭传:“臣 谭 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
分類:竭力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