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6,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急兵
霍地
好运
陡变
仆然
乍现
迸发
重落
冷战
暴雷
爆响
目逃
骤行
机骇
惊倏
《漢語大詞典》:急兵
指突然发生的战乱。晋书·天文志上:“七星七星,一名天都,主衣裳文绣,又主急兵盗贼。”南史·宋元凶劭传:“始 文帝 未崩前一日甲夜,太史奏:‘东方有急兵,其祸不测,宜列万人兵於 太极前殿 ,可以销灾。’” 宋 司马光 《范景仁传》:“ 景仁 上执政书,言继嗣不定,将有急兵。”
分類:突然战乱
《國語辭典》:霍地  拼音:huò dì
形容动作迅速。有突然、立刻的意思。《水浒传》第三四回:「秦明吃了一惊,不敢向前追赶,霍地拨回马。恰待赶杀众小喽啰,一閧地都上山去了。」《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施复只道是黄鼠狼来偷鸡,霍地立起身,将衣服披著急来看这鸡。」也作「托地」。
分類:突然
《國語辭典》:好运(好運)  拼音:hǎo yùn
幸运。如:「你真好运,统一发票对奖,中了二百万元。」
《漢語大詞典》:陡变
突然改变或变化:面色~ㄧ天气~。
《国语辞典》:仆然  拼音:pū rán
突然、忽然。如:「船儿顺水一入山涧,天色仆然昏暗。」《薛仁贵征辽事略》:「李道宗方欲言,仆然倒地,口中吐。」
分类:突然忽然
《国语辞典》:乍现(乍现)  拼音:zhà xiàn
突然出现、显现。如:「乍隐乍现」。
分类:突然显现
《國語辭典》:迸发(迸發)  拼音:bèng fā
猛然地向外发出。如:「一锤子打在花冈石上,迸发了好些火星儿。」《元史。卷五一。五行志二》:「彰德路天宁寺塔忽变红色,自顶至踵,表里透彻,如煅铁初出于炉,顶上有光焰迸发,自二更至五更乃止。」
《國語辭典》:重落  拼音:chóng luo
河北方言。病刚瘉而又恶化。如:「他的病前几天好一点儿,现在又重落了。」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àn
1.泛指国际间除武力冲突外的其他一切紧张、对峙的状态。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欧洲的崩溃、西方殖民地秩序的瓦解及共产势力的扩张,乃形成美国领导的民主阵营与苏俄领导的共产集团非战非和的微妙关系。双方在意识型态、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均有冲突,只是没发动全面性的战争,称为「冷战」。
2.比喻人与人间,除肢体、语言的冲突外,任何紧张、对峙的状态。如:「他夫妻俩已冷战了个把月,至今仍无丝毫转圜的馀地。」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an
1.指国际间运用政治、经济、心理手段,取代武器的战争。为英语coldwar的意译。今也指人际间以冷默态度取代激烈争论的方式。如:「夫妻间一有争议就吵架或冷战,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2.因寒冷、惊吓或紧张而发抖。如:「寒风袭来,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酒意全消了。」《歧路灯》第四五回:「这『拐带人命』四字,把王中吓了一个冷战。欲待上前去问,却又苦于无因。只得倾耳细听。」《侠义传》第八二回:「包公冷笑道:『……你可晓得本阁的规矩么?』艾虎听了,暗暗打个冷战,道:『小人不知甚么规矩。』」也作「寒噤」。
《国语辞典》:暴雷  拼音:bào léi
突然的响雷。如:「午后天空乌云密布,几声暴雷后,就下起大雨来了。」《史记。卷三。殷本纪》:「武乙猎于河渭之閒,暴雷,武乙震死。」
《漢語大詞典》:爆响(爆響)
突然而猛烈地发出声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文清 与 瑞贞 赶紧跑去关上通大客厅的门扇,鞭炮声略远,但仍不断地爆响,半天才歇。” 刘白羽 《石油英雄之歌》:“一个夜晚,暴风雨横扫 华北 上空。我乘车奔驰在泥泞的旷野之上,电闪飞奔,惊雷爆响。” 华山 《大戈壁之夜》:“灼热的沙砾在车篷上一阵阵地爆响着。”
《國語辭典》:目逃  拼音:mù táo
心存怯懦而转睛逃避。《孟子。公孙丑上》:「不肤挠,不目逃。」
《漢語大詞典》:骤行(驟行)
突然进行。《文明小史》第一回:“到任之后……诸事率由旧章,不敢骤行更动。”
分類:突然
《漢語大詞典》:机骇(機駭)
弩机突然触发。比喻迅疾。《文选·扬雄〈长杨赋〉》:“汾沄沸渭,云合电发。猋腾波流,机骇蠭軼。” 李善 注:“机骇蠭軼,言其疾也。” 唐 乔林 《鹡鸰赋》:“电瞥机骇,火驰风趋。”
《漢語大詞典》:惊倏(驚倏)
形容动作突然而迅疾。 汉 贾谊 新书·容经:“旋以微磬之容,其始动也,穆如惊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