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6,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来突
骤化
撇地
晻忽
跌坐
猝暴
屈起
厌的
脱阴
陡长
反冲
翻脸
翻眼
暴厥
闯破
《漢語大詞典》:来突(來突)
谓突然而来。语本《易·离》:“突如其来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及杏园开宴时, 河中 蒋相 以故相守兵部尚书,其年子 泳 及第,相国欣然来突,众皆荣之。”
《漢語大詞典》:骤化(驟化)
突然变化。 清 郭嵩焘 《〈罪言存略〉小引》:“盖 南宋 以来,诸儒之议论,錮蔽於人心七八百年,未易骤化也。”
分類:突然
《国语辞典》:撇地  拼音:piē de
突然、忽然。《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方氏正倚著门屏邪视,只见一个后生,撇地径过。」
分类:突然忽然
《漢語大詞典》:晻忽
亦作“ 晻曶 ”。 迅速,突然。《隶释·汉敦煌长史武班碑》:“昊天上帝,降兹鞠凶,晻忽徂逝。”隶释·汉平舆令薛君碑:“旻天不弔……晻曶薨徂。”
分類:迅速突然
《漢語大詞典》:跌坐
(1).身体迅速跌落坐下。 冯文炳 《河上柳》:“劲太大了,本是蹲着的,跌坐下去,而刚才的心事同声音一路斩截的失掉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她读着,读着,最后她捏住报纸跌坐在凳子上。”
(2).戏剧表演中的一种程式、动作。身体突然下跌,屁股着地,坐于台上。多表示激愤的感情。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三章:“到了节骨眼儿上,他还可以暂时离座,来几个抢背、吊毛、跌坐、僵尸、趟马、飞腿等等的象征动作。”
《漢語大詞典》:猝暴
(1).犹肆虐。东观汉记·杜诗传:“时将军 萧广 放纵兵士,猝暴民间, 诗 敕晓不改,遂格杀。”
(2).谓事出突然。 宋 苏辙 《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罢非时无益之役,去猝暴不急之赋,不夺其力,不伤其财,使人知农之可乐,则将不劝而自励。” 明 归有光 《与王子敬小简》之五:“事未竟,少须不防,始初,猝暴难当耳。”
分類:肆虐突然
《漢語大詞典》:屈起
(1).崛起。兴起;崭露头角。屈,通“ 崛 ”。 汉 扬雄 《剧秦美新》:“独 秦 屈起 西戎 。”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降自 秦 汉 ,世资战力,至於翼扶王运,皆武人屈起。” 李贤 注:“屈起,犹勃起也。” 唐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 裴生 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2).谓突然起身,离开原来的位置。屈,通“ 崛 ”。后汉书·列女传·王霸妻:“妻曰:‘……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 霸 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遯。”太平御览卷二五三引《列异传》:“夜时有异物稍稍转近,忽来覆 伯夷 , 伯夷 屈起,以袂掩之,以带繫魅,呼火照之,视得一老狸。”
《漢語大詞典》:厌的(厭的)
亦作“ 厌地 ”。 猛地;突然;忽然。厌,通“ 奄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见箇客人,厌的倒退。” 元 乔吉 《新水令·闺丽》套曲:“忽的迎头见咱,娇小心儿里怕,厌地回身拢鬢鸦。”
《国语辞典》:脱阴(脱阴)  拼音:tuō yīn
中医上指精血严重损耗,以致突然视力减弱的病变。如肝、肾二脏受到亏损而功能不全,会产生耳鸣、视力不清、长期高烧等症状。
《国语辞典》:陡长(陡长)  拼音:dǒu zhǎng
突然的高涨、飞涨。《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那几年窝价陡长,他就寻了四五万两银子。」
《漢語大詞典》:反冲
突然的、通常是剧烈的反向运动或回弹
内燃机在被曲柄开动时的后坐;工作件在推入机器(如圆锯)时所产生的后坐
开枪后的后坐
《國語辭典》:翻脸(翻臉)  拼音:fān liǎn
生气变脸。《红楼梦》第五九回:「他一翻脸,嫂子你吃不了兜著走。」《文明小史》第一○回:「傅知府想待给他,恐怕上司责问,欲待不给,又怕教士翻脸。」也作「翻腔」。
《漢語大詞典》:翻眼
谓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三:“ 马凤鸣 ,一个外来户,也要翻眼。” 唐天际 《难忘的行程》三:“现在革命受到挫折,我们困难的时候,他就翻眼不认人。”
《漢語大詞典》:暴厥
突然昏厥。《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麻黄汤方”方解:“金匱要略以此方去桂枝,《千金方》以此方桂枝易桂,皆名还魂汤,用以治邪在太阴,卒中暴厥,口噤气絶,下咽奏效。”
分類:突然昏厥
《漢語大詞典》:闯破(闖破)
突然进来碰见而被揭穿。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怕有外人来闯破这场人命官司,性命干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