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字锦》:穿耳施珠
释名:穿耳施珠曰珰。又唐书南蛮传:南平獠妇人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穿其耳,贵者饰以珠珰。
《分类字锦》:金环穿耳(金环穿耳)
张籍 昆崙儿诗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拳不裹头又蛮中诗 玉镮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
《漢語大詞典》:鐻鍝
穿耳而垂带金银耳环。为古代少数民族的装饰。《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若夫文身鼻饮缓耳之主,椎结左衽鐻鍝之君。” 李贤 注:“《山海经》曰:‘ 神武罗 穿耳以鐻。’ 郭璞 注云:‘金银器之名,未详形制。’……《埤苍》曰:‘鍝,锯也。’案今夷狄好穿耳以垂金寳等,此并谓夷狄之君长也。”参见“ 鐻耳 ”。
穿耳客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穿耳僧)。
(杂名)(参见:穿耳僧)。
穿耳僧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印度之僧,多系耳环,谓之穿耳僧。风穴众吼集指达磨为穿耳客。西域记七曰:「阿避陀羯刺拿僧伽蓝,唐言不穿耳。(中略)昔大雪山北睹货罗国有乐学沙门,二三同志礼诵馀闲,每相谓曰:妙理幽玄,非言谈所究。圣迹明著,可足趾相寻。(中略)既至印度,寓诸伽蓝,轻其边鄙,莫之见舍。外迫风露,内累口腹。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时此国王出游近郊,见诸客僧,怪而问曰:何方乞士,何所因来?耳既不穿,衣亦垢弊。(中略)王闻其说,用增悲感。即斯胜地建立伽蓝。白
题书,为之制曰:我惟尊居世上,贵极人中,皆三宝之灵祐也。既为人王,受佛付嘱。凡厥染衣,吾当惠济。建斯伽蓝,式招羁旅。自今已来,诸穿耳僧,我此伽蓝不得止舍。」
(杂名)印度之僧,多系耳环,谓之穿耳僧。风穴众吼集指达磨为穿耳客。西域记七曰:「阿避陀羯刺拿僧伽蓝,唐言不穿耳。(中略)昔大雪山北睹货罗国有乐学沙门,二三同志礼诵馀闲,每相谓曰:妙理幽玄,非言谈所究。圣迹明著,可足趾相寻。(中略)既至印度,寓诸伽蓝,轻其边鄙,莫之见舍。外迫风露,内累口腹。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时此国王出游近郊,见诸客僧,怪而问曰:何方乞士,何所因来?耳既不穿,衣亦垢弊。(中略)王闻其说,用增悲感。即斯胜地建立伽蓝。白
![](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qz/9F61.gif)
穿耳僧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印度之僧,多系耳环,谓之穿耳僧。风穴众吼集指达磨为穿耳客。西域记七曰:「阿避陀羯刺拿僧伽蓝,唐言不穿耳。(中略)昔大雪山北睹货罗国有乐学沙门,二三同志礼诵馀闲,每相谓曰:妙理幽玄,非言谈所究。圣迹明著,可足趾相寻。(中略)既至印度,寓诸伽蓝,轻其边鄙,莫之见舍。外迫风露,内累口腹。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时此国王出游近郊,见诸客僧,怪而问曰:何方乞士,何所因来?耳既不穿,衣亦垢弊。(中略)王闻其说,用增悲感。即斯胜地建立伽蓝。白
题书,为之制曰:我惟尊居世上,贵极人中,皆三宝之灵祐也。既为人王,受佛付嘱。凡厥染衣,吾当惠济。建斯伽蓝,式招羁旅。自今已来,诸穿耳僧,我此伽蓝不得止舍。」
(杂名)印度之僧,多系耳环,谓之穿耳僧。风穴众吼集指达磨为穿耳客。西域记七曰:「阿避陀羯刺拿僧伽蓝,唐言不穿耳。(中略)昔大雪山北睹货罗国有乐学沙门,二三同志礼诵馀闲,每相谓曰:妙理幽玄,非言谈所究。圣迹明著,可足趾相寻。(中略)既至印度,寓诸伽蓝,轻其边鄙,莫之见舍。外迫风露,内累口腹。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时此国王出游近郊,见诸客僧,怪而问曰:何方乞士,何所因来?耳既不穿,衣亦垢弊。(中略)王闻其说,用增悲感。即斯胜地建立伽蓝。白
![](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qz/9F6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