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中原无鹿
    
失鹿年
 
失鹿狂秦
 
秦失鹿
  
逐中原鹿
   
鹿失嬴秦
 
鹿走山三

相关人物
蒯通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蒯通〉~2629~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列传·蒯通〉~265~
天下既定,后信以罪废为淮阴侯,谋反被诛,临死叹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高帝曰:「是齐辩士蒯通。」乃诏齐召蒯通。通至,上欲亨之,曰:「若教韩信反,何也?」通曰:「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邪!」上乃赦之。
《昭明文选》卷五十二〈论二·王命论〉~2264~
唐·李善注引太公《六韬》曰:「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

例句

中原逐鹿罢,高祖郁龙骧。 吴少微 过汉故城

既迷秦帝鹿,难问贾生雕。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平徐方大肆庆赏又诏八品锡其裔孙追叙风概因成二十韵

不应同逐鹿,讵肯比从禽。 张正元 临川羡鱼

楚踣争兕殪,秦亡角鹿愁。 李世民 冬狩

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 李甘 九成宫

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 李华 咏史十一首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杨炯 广溪峡

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

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温庭筠 过五丈原

中原逐鹿罢,高祖郁龙骧。 王绩 过汉故城

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独忘机。 蔡京 责商山四皓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魏徵 从述怀

七泽钓师应识我,中原逐鹿不知谁。 齐己 湖上逸人

典故
使君有妇
  
姓秦
  
秦家女
 
秦氏女
 
秦氏髻
  
秦罗敷

相关人物
罗敷


《古今注》卷中〈音乐〉
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人妻。……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饮酒欲夺焉。罗敷乃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焉。
《宋书》卷二十一《乐志三》
《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锄,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一解使君从南来,五马立歭躇。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二解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例句

小妇秦家女,将军天上人。 刘长卿 过李将军南郑林园观妓

罗敷昔时秦氏女,千载无人空处所。 岑参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

一种貌如仙,人情要自偏。罗敷有底好,最得使君怜。 施君吾 感遇词

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杜审言 戏赠赵使君美人

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 杜甫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邦君驻千骑,清论时间酌。 权德舆 奉和李大夫题郑评事江楼

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权德舆 寄李衡州

丽质全胜秦氏女,藁砧宁用专城居。 权德舆 薄命篇

暇日若随千骑出,南岩只在郡楼前。 权德舆 送清洨上人谒信州陆员外

凭君减千骑,莫遣海鸥惊。 权德舆 送薛温州

可羡罗敷自有失,愁中漫捋白髭须。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

由来道姓秦,谁不知家楚。 皇甫冉 见诸姬学玉台体

虽言千骑上头居,一世生离恨有馀。 耿湋 古意

罗敷正苦桑蚕事,惆怅南来五马蹄。 胡宿 城南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 薛涛 送郑眉州

娥娥秦氏髻,皎皎洛川神。风月应相笑,年年醉病身。 韦庄 晚春

东方千马骑,出望使君时。 韩翃 赠郓州马使君

典故
牡童火

相关人物
秦始皇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刘向〉~954~
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馀年,越人发之。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馀丈,周回五里有馀;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薶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

例句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杜牧 过骊山作

典故
卧车辙
   
遮归路

相关人物
侯霸
 
秦彭


《昭明文选》卷五十九〈墓志·碑文下·齐故安陆昭王碑文〉~2552~
攀车卧辙之恋,争涂忘远;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唐·李善注:「《东观汉记》曰:『秦彭,字国平,为开阳城门候。后拜颍川太守,老弱攀车,啼号填道。又曰:侯霸,字君房。王莽败,霸保守临淮。更始元年,遣谒者侯盛赍玺书徵霸。百姓号呼哭泣遮使者,或当道卧,皆曰:愿复留霸期年。』」
《白氏六帖》卷二十一《刺史门》
侯霸……被征,百姓攀辕卧辙,不许去。

简释

卧车辙:指地方官因治理有方而深受百姓拥戴。唐刘长卿《奉饯郑中丞罢浙西节度还京》:“五马嘶城隅,万人卧车辙。”


例句

悬旌风肃肃,卧辙泪纷纷。 刘商 送卢州贾使君拜命

五马嘶城隅,万人卧车辙。 刘长卿 奉饯郑中丞罢浙西节度还京

攀辕人共惜,解印日无多。 岑参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 李逢吉 奉送李相公重镇襄阳

解龟逾卧辙,遣骑觅扁舟。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白居易 别州民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白居易 立碑

谁论重德光青史,过里犹歌卧辙风。 萧缜 前望江曲令颂德

典故 
苏公悬印
 
苏秦佩印归
 
苏秦印
 
苏秦富贵

相关人物
苏秦

参考典故
六印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2262~
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例句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荣。 杜荀鹤 遣怀

腰间尽解苏秦印,波上虚迎范蠡船。 王铎 罢都统守镇滑州作

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苏秦富贵时。 王韫秀 夫入相寄姨妹

惠深范叔绨袍赠,荣过苏秦佩印归。 白居易 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袍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

苏公有国皆悬印,楚将无官可赏功。若使重生太平日,也应回首哭途穷。 秦韬玉 寄怀

未学苏秦荣佩印,却思平子赋归田。 薛逢 座中走笔送前萧使君

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 韦庄 东阳赠别

典故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60~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其碑见在会稽山上。其文及书皆李斯,其字四寸,画如小指,圆镌。今文字整顿,是小篆字。」
典故 
秦川公子

参考典故
王粲


《昭明文选》卷三十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王粲·序》
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

例句

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 杜甫 地隅

典故

《昭明文选》卷三十〈诗庚·杂拟上·拟古诗二十首·拟今日良宴会〉~426~
闲夜命欢友,置酒迎风馆。齐僮梁甫吟,秦娥张女弹。哀音绕栋宇,遗响入云汉。四坐咸同志,羽觞不可算。高谈一何绮?蔚若朝霞烂。人生无几何,为乐常苦晏。譬彼伺晨鸟,扬声当及旦。曷为恒忧苦,守此贫与贱。唐·李周翰注:「齐僮、秦娥,皆古善歌者。」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八〈杜牧一·阿房宫赋〉~7744~2~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典故
秦后闻乐

相关人物
秦穆公


《昭明文选》卷二东汉·张平子(衡)《西京赋》
「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剪诸鹑首。」三国吴·薛综注:「大帝,天也。」

例句

秦后徒闻乐,周王耻卜年。 王维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

典故
一曲庭花问商女
 
商女歌
 
商女犹唱后庭曲
 
商女犹唱后庭花
 
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秦淮商女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典故
相关人物
秦始皇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35~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典故
秦皇鞭鬼鞭
 
秦皇驱山
 
秦皇驱峰
 
驱石到海
 
驱石架津

相关人物
秦始皇


《艺文类聚》卷七十九
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

例句

谁能求得秦皇术,为我先驱紫阁峰。 施肩吾 鄠县村居

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李白 古风

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 杜甫 陪李八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秦皇虚费驱山力,英风一去更无言。 庄南杰 伤歌行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马湘 登杭州秦望山

长吉太狂太白颠,二公文阵势横前。谁言后代无高手,夺得秦皇鞭鬼鞭。 齐己 谢荆幕孙郎中见示乐府歌集二十八字

典故
秦皇东幸

相关人物
秦始皇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42~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于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

例句

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 杨师道 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典故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秦吉了〉~3809~
秦吉了,容、管、廉、白州产此鸟,大约似鹦鹉,嘴脚皆红,两眼后夹脑,有黄肉冠,善效人言,语音雄大,分明于鹦鹉。以熟鸡子和饭如枣饲之。或云,容州有纯赤、纯白色者,俱未之见也。
《唐会要》卷九十八〈林邑国〉
有结辽鸟。能解人语。

例句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李白 自代内赠

《國語辭典》:中原逐鹿  拼音:zhōng yuán zhú lù
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唐。温庭筠 过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漢語大詞典》:亡鹿
汉书·蒯通传:“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以鹿喻帝位。”后因以“亡鹿”比喻失去政权。 宋 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尘闇人亡鹿,溟飜帝斩鼇。”
分類:失去政权
《國語辭典》:失鹿  拼音:shī lù
比喻天下无主。语本《汉书。卷四五。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漢語大詞典》:秦鹿
指 秦国 的帝位。鹿,喻帝位。 宋 王安石 《范增》诗之一:“中原 秦 鹿待新羈,力战纷纷此一时。” 金 元好问 《萧贡·楚歌》:“只贪衣绣荣 楚 猴,岂识金刀得 秦 鹿。”《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秦 鹿逐翻兴社稷, 楚 騅推倒立封疆。”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汴京怀古》词之三:“ 秦 鹿詎为 刘季 死, 楚 猴甘受 周苛 卖。”
分類:秦国帝位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为猎取的对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争夺政权。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争鹿」。
《國語辭典》:逐鹿中原  拼音:zhú lù zhōng yuán
比喻争夺天下。《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暴秦无道,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分類:争夺天下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为猎取的对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争夺政权。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争鹿」。
《漢語大詞典》:千骑(千騎)
(1).形容人马很多。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南朝 梁简文帝 《採菊篇》诗:“东方千骑从驪驹,更不下山逢故夫。” 宋 王安石 《西帅》诗:“一丸岂虑封 函谷 ,千骑无由饮 渭桥 。”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谪》:“儘自詡东方千骑,夫壻与人殊。”
(2). 唐 武官名。新唐书·兵志:“及 贞观 初, 太宗 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於北门长上,曰百骑,以从田猎…… 武后 改百骑曰千骑, 睿宗 又改千骑曰万骑。”参阅通典·职官十
《漢語大詞典》:东方千骑(東方千騎)
(1).玉台新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餘骑,夫壻居上头。”本为诗中女主人公 罗敷 夸其夫婿显贵出众之词,后因以“东方千骑”、“东方骑”指代新婿。 南朝 梁简文帝 《采菊篇》:“东方千骑从驪驹,岂不下山逢故夫。”
(2).泛指身分煊赫者。 唐 白居易 《洛下闲游》诗:“曾在东方千骑上,至今躞蹀马头高。”
《國語辭典》:罗敷(羅敷)  拼音:luó fū
人名。战国时赵王家令王仁妻。邯郸人,姓秦,采桑陌上,使君见而悦之,欲夺为妾,罗敷弹筝作〈陌上桑〉以自明。后比喻传统文化中貌美而有品德的女子。唐。李白 子夜吴歌。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不比那秦氏罗敷,单说得他一会儿夫婿的谎。」
《漢語大詞典》:攀辕(攀轅)
见“ 攀辕卧辙 ”。
《國語辭典》:攀辕卧辙(攀轅臥轍)  拼音:pān yuán wò chè
挽留或眷恋贤明长官。明。胡继宗《书言故事大全。卷八。仕进类。攀辕》:「汉侯霸为临淮太守,被召,百姓攀辕卧辙愿留期年。」也作「攀车拒轮」、「攀车卧辙」、「攀辕扣马」。
《漢語大詞典》:卧辙(卧轍)
东汉 侯霸 为 淮阳 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 霸 一年。见《后汉书·侯霸传》。后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三年,解 丹阳 尹,领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驹,前良取则;卧辙弃子,后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民戴》:“卧辙攀鞍无计策,离歌别酒众难忘。”
《國語辭典》:佩印  拼音:pèi yìn
将印章系佩在身上。如:「古人有佩印的习尚。」
《漢語大詞典》:秦望碑
指 秦始皇 东游 秦望山 时所立的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汲 冢《琐语》,乃载 秦望碑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 秦始皇 )上 会稽 ,祭 大禹 ,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颂 秦 德。”
《漢語大詞典》:秦碑
指 秦始皇 所建的石碑。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孤嶂 秦 碑在,荒城 鲁 殿餘。” 宋 陆游 《出游》诗:“ 秦 碑 禹 窆风烟外,一弔兴亡万古愁。”
《漢語大詞典》:秦公子
指 东汉 王粲 。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序》:“ 王粲 ,家本 秦川 ,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 唐 杜甫 《地隅》诗:“丧乱 秦公子 ,悲凉 楚大夫 。”
分類:王粲
《漢語大詞典》:秦娥
(1).古代歌女。《文选·陆机〈拟今日良宴会〉诗》:“ 齐 僮《梁甫吟》, 秦 娥《张女弹》。” 李周翰 注:“ 齐 僮、 秦 娥,皆古善歌者。”
(2).指 秦 地女子。 唐 李贺 《湘妃》诗:“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 秦 娥盖 湘水 。” 明 袁宏道 《采莲歌》:“一片青花古玉盘,持赠 秦 娥与 燕 妾。”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幸不到风尘,似 汉 皓能逃 汉 , 秦 娥解避 秦 。”
分類:歌女女子
《漢語大詞典》:秦宫块砾(秦宫塊礫)
犹言 秦 宫金珠。 宋 刘克庄 《满江红·丹桂》词:“月露晶英,融结做 秦 宫块砾。” 钱仲联 笺注:“ 杜牧 《阿房宫赋》:‘鼎鐺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邐迤。’”
《漢語大詞典》:秦皇
指 秦始皇 。 汉 班彪 《王命论》:“ 秦皇 东游以厌其气, 吕后 望云而知所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秦皇 灭典,亦造仙诗。” 唐 李白 《大猎赋》:“虽 秦皇 与 汉武 兮,復何足以争雄。” 金 元好问 《游泰山》诗:“ 秦皇 憺威灵, 茂陵 亦雄材。”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屋上龙交生 汉祖 ,山中蛇斩应 秦皇 。”
分類:秦始皇
《國語辭典》:秦吉了  拼音:qín jí liǎo
动物名。鸣禽类鹦形目。形似鹦鹉,有两耳,全体黑色,两眼后有黄肉冠,能模仿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