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9,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开荒
未第
试院
史学
一帖
收掌
唱第
落第
首荐
得第
糊名
衡文
试论
取应
监试
《國語辭典》:开荒(開荒)  拼音:kāi huāng
开垦荒地。《晋书。卷九○。良吏传。王宏传》:「导化有方,督劝开荒五千馀顷。」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漢語大詞典》:未第
谓应科举考试未中。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 潘芝轩 尚书未第时,与其兄 树庭 中翰咸为名诸生,有声黌序。”
《國語辭典》:试院(試院)  拼音:shì yuàn
科举时代的考试场所。
《國語辭典》:史学(史學)  拼音:shǐ xué
研究历史本质及其因果关系的学术。
《漢語大詞典》:一帖
(1).药一剂称一帖。 唐 白居易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只到我家厢儿里取一帖药来,煎与我吃。”
(2).指一帖药。《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病比昨日减动六七分了;今日再一帖下去,情管都好了。”
(3).古代科举考试的一条试题。新唐书·选举志上:“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一帖,帖三言。”
(4).一幅字帖。 宋 苏轼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之二:“鬢鬚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 遂良 。”
(5).犹一盏。景德传灯录·法真禅师:“师云:侍者取一帖茶与遮僧。”
《漢語大詞典》:收掌
(1).收存掌管。 宋 曾巩 《请给中书舍人印及合与不合通签中书外省事》:“印合係散骑常侍收掌。”《元典章·朝纲一·政纪》:“今后行省别置匠官勘合文簿,发付工部收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其内衙收掌书札之人,置簿掛号亦同。”
(2). 清 代职官名。科举考试时,掌管试卷的分发和收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一个已经分定了房的,凭空又撤了,换了一个收掌。”
《漢語大詞典》:唱第
(1).科举考试后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唱第听鸡集,趋朝忘马疲。”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毕渐赵谂:“ 毕渐 为状元, 赵諗 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於传报。” 清 唐孙华 《喜姜西溟及第》诗:“殿鼓雷鸣唱第时,卿云旭日交辉映。”
(2).指进士及第。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诗之十四:“何处深春好,春深唱第家。” 清 徐士銮 《宋艳·果报》:“ 魁 后唱第,为天下第一。”
《國語辭典》:落第  拼音:luò dì
应试失败,未被录取。唐。白居易 把酒思閒事诗二首之一:「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也作「下第」。
《國語辭典》:首荐(首薦)  拼音:shǒu jiàn
以第一名被推荐。唐。薛用弱〈王维〉:「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
《國語辭典》:得第  拼音:dé dì
考中、应试及第。科举考试取中须评定等第,因称中试为得第。《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等得会试过了榜发,王生不得第,却恋著那女子。」清。侯方域〈太常公家传〉:「宁津生自是诵应震文,而得第者四。」
《高级汉语词典》:糊名
糊盖试卷上的姓名
《漢語大詞典》:衡文
(1).品评文章。特指主持科举考试。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李温陵相:“物情既不附,大权又不关,寒暑闭门,更无一人窥其庭。即其衡文所首举,已在词林登坊局者,更对众訕詈之,以明大义灭亲。” 清 刘大櫆 《前工部左侍郎张公墓志铭》:“上尝称公谨飭,屡畀以衡文之任。”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
(2).泛指评选文章。 鲁迅 《集外集·选本》:“纵使选者非常胡涂,如儒林外史所写的 马二先生 ,游 西湖 漫无准备,须问路人,吃点心又不知选择,要每样都买一点,由此可见其衡文之毫无把握罢。”
《漢語大詞典》:试论(試論)
指科举考试的策论。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 夫之 童年,曾于先君篋中,见公试论一帙,今忘之矣。记其髣髴清健朴亮,似 杨贞復 手笔。至论 留侯 用四皓争太子,非大臣体, 王茂弘 不得为纯忠,盖补纲目所未及也。”
《國語辭典》:取应(取應)  拼音:qǔ yìng
应考,参加考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欲往长安取应,路经于此,特来投宿。」
《國語辭典》:监试(監試)  拼音:jiān shì
1.监视考试。《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教学经书,躬自监试。」也作「监考」。
2.负责监督考试的官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监临主考之处,还有同考官,内外监试,提调,弥封,收掌,巡缉,各官,挤满了一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