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房墨
明 清 科举考试中选的试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这左边一行小字,是《壬午癸未房墨合刊》。” 王季思 等注:“房墨,中选的试卷。”
《國語辭典》: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桂林,月中的桂树。桂林一枝比喻才能优异、出类拔萃。《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漢語大詞典》:黑虎跳
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舞弊行为,由枪手代做墨卷。 明 吴炳 《情邮记·卑冗》:“一考二考三考只依本分,并不干那黑虎跳、飞过海的勾当。”
《國語辭典》:沆瀣一气(沆瀣一氣)  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唐时崔沆为主考官,录取了崔瀣,人们因此笑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宋。钱易《南部新书戊》。比喻气味相投,后多用于贬义。《孽海花》第三四回:「皓冬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
《漢語大詞典》:策帽儿(策帽兒)
科举考试时,以策问试士,应试者作文的开头部分,俗谓“策帽儿”。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 安老爷 这话,就如对策一样,才不过作了个策帽儿,还不曾一条条对起来呢?”
《漢語大詞典》:榜期
科举考试出榜公布被录取者名单的日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先生既精推算,目下榜期在邇,幸将贱造推算,未知功名有分与否?”
《國語辭典》:榜上无名(榜上無名)  拼音:bǎng shàng wú míng
考试未录取。如:「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准备国家考试,没想到最后还是榜上无名。」元。曾瑞《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谁知三场得意,榜上无名。自十五岁进场,到今二十一岁,三科不中。」
《漢語大詞典》:榜下捉婿
挑选科举考试榜上有名者为婿。 宋 时的一种风尚。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本朝贵人家选壻於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壻’……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於榜下捉壻,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
《漢語大詞典》:大魁天下
谓科举考试殿试得居首选,即中状元。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毕 ( 毕秋帆 )中庚辰进士, 李 ( 李桂官 )为购素册界乌丝,劝习殿试卷子,果大魁天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种德》:“﹝ 石琢堂 ﹞是年登贤书,至庚戌岁遂大魁天下。”
《漢語大詞典》:担榜状元(擔榜狀元)
宋 时对科举考试第五甲末名的戏称。 清 时三甲末名亦有此称。或称之为背榜。 宋 赵升 朝野类要·担榜:“戏谓第五甲末名为担榜状元。” 清 梁章钜 称谓录·殿军:“今无五甲,是三甲末名亦称担榜状元矣。”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担榜状元:“ 宋 赵升 朝野类要云:‘第五甲末名为担榜状元。’按今有‘背榜’之称,背负与担荷,其义一也。”
《国语辞典》:大题小作(大题小作)  拼音:dà tí xiǎo zuò
本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惯用语。题目摘自五经中之文句,称为「大题」;题目出自四书中的文句,称为「小题」。尚应试者以作四书文的章法写五经文,称为「大题小作」。后用以比喻把重大的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有轻忽的意思。如:「对这事要审慎考量,切勿大题小作、草率行事!」
《漢語大詞典》:代倩
谓科举考试时请人代笔作弊。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宰 沭阳 时, 淮安 诸生 吕文光 ,馆於 沭 之 吴 姓家。其弟子某赴童子试, 吕 为代倩文字,被余侦获,爱其能文,不加之罪。” 清 昭梿 啸亭续录·鲍双五侍郎:“ 鲍双五 侍郎 桂星 ,虽以妄言失职,然其人性伉爽……其敍 中州 试牘有云:‘士子弇陋不已,必至有怀挟代倩之弊,而国法随之矣。’”
《漢語大詞典》:刁斗旗杆
清 代科举考试中,状元及第者门前所建之旗。
《漢語大詞典》:程策
科举考试时用作示范的文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籍没古玩:“是年丁酉已定 南京 主考,忽被污见斥,其程策无所用之。”
《漢語大詞典》:搭截题(搭截題)
清 代科举考试八股文,有取经文中某段末句和下一段的首句;或上句的后半句或末一字和下句的上半句或第一字,连接起来作试题的,称“搭截题”。亦省作“ 搭题 ”、“ 搭截 ”。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法时帆谑语:“某司空督学 中州 时,好出搭题以防勦袭之弊,致经文多割裂, 法时帆 学士心恶其行。”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题难,故少困於搭截,知作法而忘义理;额隘,故老逐於科第,求富贵而废学业。”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 邱先生 的批评,见过了,他是曲解之后,做了搭题,比太阳社时代毫无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