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1,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火种
种粮
春种
五种
种艺
好种
下种
杂种
补种
情种
栽种
芒种
别种
种鱼
种性
《國語辭典》:火种(火種)  拼音:huǒ zhǒng
引火的东西。《三国演义》第五九回:「马超闻之,教军士各挟草一束,带著火种,与韩遂引军并力杀到寨前,堆积草把,放起烈火。」
《漢語大詞典》:种粮(種糧)
谷类的种子。后汉书·顺帝纪:“二年春二月甲申,詔以 吴郡 、 会稽 飢荒,贷人种粮。” 唐 刘禹锡 《代论废楚州营田表》:“刈穫所收,无裨於国用;种粮每闕,常假於供司。” 钱钧 《“无人区”升起了炊烟》:“最后,连拌在粪里准备播种的种粮,也被‘随洗随征’了。”
《漢語大詞典》:春种
春天种植。例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古风二首》春播春种。
分類:春天种植
《國語辭典》:五种(五種)  拼音:wǔ zhǒng
1.五谷。《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南曰豫州,……其畜宜六扰,其谷宜五种。」《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
2.人类以肤色来区分,可以分成黄、白、棕、红、黑五种。
分類:谷物
《漢語大詞典》:种艺(種藝)
犹种植。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宋单父种牡丹》:“ 洛 人 宋单父 字 仲孺 ,善吟诗,亦能种艺术。”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权智:“淤淀不至处,悉是斥卤,不可种艺。”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上:“殿外种艺五穀之属,盖欲子孙知稼穡之艰难!”
分類:种艺种植
《骈字类编》:好种(好种)
杜预论水利疏东南以水田为业人无牛犊今既壤陂可分种牛二万五千头以付二州将吏士庶使及春耕其所留好种万头即令右典牧都尉官属养之
《國語辭典》:下种(下種)  拼音:xià zhǒng
播种。《书经。大诰》唐。孔颖达。正义:「其父菑耕其田,杀其草,已堪下种矣,其子乃不肯布种,况肯收穫乎?」
分類:下种播种
《國語辭典》:杂种(雜種)  拼音:zá zhǒng
1.遗传学上指两个不同遗传世系的个体杂交所产生的子代。
2.异族。《后汉书。卷三八。张法滕冯度杨列传。度尚》:「尚躬率部曲,与同劳逸,广募杂种诸蛮夷,明设购赏,进击,大破之。」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3.骂人的话。野种。含贬义。《红楼梦》第七回:「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把子杂种忘八羔子们!」《文明小史》第五○回:「这个杂种,不知是那里来的?好好一个中国人,到要去学外国狗。」
《高级汉语词典》:补种  拼音:bǔ zhòng
在出现缺苗的农作物中,重新种植
《國語辭典》:情种(情種)  拼音:qíng zhǒng
天性深于情爱的人。《聊斋志异。卷十二。寄生》:「父痴于情,子遂几为情死,所谓情种,其王孙之谓与?」世界文库四部刊要本《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比如要在梨园中求知己,便是爱女色的要于青楼中求一个情种,岂不大错?」
《國語辭典》:栽种(栽種)  拼音:zāi zhòng
种植。如:「栽种蔬果」。唐。白居易 和万州杨使君诗。白槿花:「秋蕣晚英无艳色,何因栽种在人家。」也作「栽植」。
《國語辭典》:芒种(芒種)  拼音:máng zhòng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六月六日或七日,因此时节谷物开出芒花,故称为「芒种」。
2.稻麦。《文选。左思。魏都赋》:「甘荼伊蠢,芒种斯阜。」《文选。木华。海赋》:「播匪艺之芒种,挺自然之嘉蔬。」
《國語辭典》:二十四节气(二十四節氣)  拼音:èr shí sì jié qì
为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所划分。指一年中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对农耕步骤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也称为「二十四节」、「二十四气」。
《漢語大詞典》:别种(别種)
同一种族的分支。旧唐书·西域传:“ 东女国 , 西羌 之别种。”新唐书·突厥传下:“ 突骑施 别种 车鼻施啜苏禄 者,裒拾餘众,自为可汗。”
《漢語大詞典》:种鱼(種魚)
养鱼。 唐 陆龟蒙 有《种鱼》诗。 宋 苏轼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诗之二:“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陈衍 元诗纪事·王冕引 明 慎蒙 《山栖志》:“引水为池,种鱼千餘头。” 俞锷 《重九同子实朴庵小柳亚合影》诗:“青鞋布袜归来未,可要官湖学种鱼。”
《國語辭典》:种性(種性)  拼音:zhǒng xìng
1.宇宙万物其本身的特性。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卷二七。跋狄梁公传》:「予闻虎生三日,其气食牛;駃騠七日,而超其母。盖其种性特殊,不幸而趣异类中耳。」
2.佛教用语。指造成众生在修行道上最终成就不同的根性。《大乘入楞伽经》卷二:「有五种种性。」也称为「种姓」。
3.一个民族自然形成的特性。如:「国父认为:『民族主义,却不必要甚么研究才会晓得的。……这是从种性发出来,人人都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