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采树种(采树种)  拼音:cǎi shù zhǒng
采集树木优良的种子,以便进行林木的培育工作。采种大多要趁林木种子结实丰富量多的丰年期,除供应当年之用外,其馀则可储于冷藏库中,供歉年使用。唯采种工作非常辛苦,危险性又高,因此多由专业工人担任。
《国语辞典》:种皮(种皮)  拼音:zhǒng pí
种子的最外层,由珠被发育而成。具有保护胚及胚乳的功能,亦能调节种子的萌芽。
《国语辞典》:幼芽  拼音:yòu yá
种子发芽时,胚芽上端向上生长的幼小植物体。
《国语辞典》:胚柄  拼音:pēi bǐng
植物学上指种子植物中,由接合分子分裂的一些细胞组织,可使胚与胚乳相连,并将胚推至胚乳部分以吸收养分。
《国语辞典》:冠毛  拼音:guān máo
生长于种子或瘦果顶部的簇生长毛,白色、黄色至褐色,状如丝或鸟羽。果实或种子成熟时,冠毛随风飞散,藉以散布种子。菊科植物如蒲公英、莴苣等有之。
《国语辞典》:子宫环(子宫环)  拼音:zǐ gōng huán
一种子宫内避孕器。发明于二十世纪初,二次大战后新型的子宫环因美国的制品行销而普及。
《国语辞典》:雌雄异株(雌雄异株)  拼音:cī xióng yì zhū
种子植物之雌花与雄花不生在同一株植物,而分别生于不同之植株者。如杨、柳等。也称为「二家花」。
《国语辞典》:春化处理(春化处理)  拼音:chūn huà chǔ lǐ
播种前,以人为方法,使植物种子先经低温处理,再接受适当光期,而促其萌芽或开花结果。这种人工处理方法,称为「春化处理」。
《国语辞典》:棉纤维(棉纤维)  拼音:mián xiān wéi
生长于棉植物种籽上的纤维。由棉种子表皮细胞延伸而成,呈细长而扁的管状,组成分子几乎为纯纤维素、少量果胶、蛋白质、蜡质与脂肪,颜色为白色或参杂有棕色、绿色。根据长度及宽度可分为粗绒棉、细绒棉、长绒棉三类,为最重要的纺织原料,可制多种衣著与工业用纺织品。
《国语辞典》:绿皮层(绿皮层)  拼音:lǜ pí céng
种子植物茎的周皮内由木栓形成层细胞分裂产生之栓内层,其细胞常含叶绿体,故呈绿色,称为「绿皮层」。
《国语辞典》:胚形成  拼音:pēi xíng chéng
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称为「胚形成」。在植物方面是指种子内子叶、幼芽、胚轴、胚根的形成,动物方面是指受精卵经一连串分裂和分化的过程。
《国语辞典》:鸟媒花(鸟媒花)  拼音:niǎo méi huā
种子植物之授粉以鸟为媒介者。此类花多色鲜而具蜜腺,如太阳鸟授粉之海胆花等。
《国语辞典》:芥子油  拼音:jiè zǐ yóu
十字花科芥菜种子压榨过后所得的半乾性脂肪油,可供食用、药用,或作为制肥皂的原料。
《国语辞典》:苦茶油  拼音:kǔ chá yóu
由苦茶树的种子压榨制成的油。具有润肝、清血、健胃整肠的功用。可用作一般食用油烹煮食物,亦可制成护发剂或治疗烫伤的药膏。
《国语辞典》:菟丝子(菟丝子)  拼音:tù sī zǐ
1.植物名。参见「菟丝」条。
2.一种中药。为草本寄生植物菟丝子的成熟种子。细小,淡褐色或棕色。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