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乖阔(乖闊)
离别;疏远。 唐 韦应物 《酬李儋》诗:“人生所各务,乖阔累朝昏。” 宋 王安石 《答熊伯通书》:“幸得会晤,岂胜欣慰。遽復乖阔,实深悵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老身鐘漏并歇,残年向尽,骨肉之间,殊所乖阔。”
分類:离别疏远
《漢語大詞典》:诀去(訣去)
离别。后汉书·徐穉传:“及於涂, 容 为设饭,共言稼穡之事,临诀去,谓 容 曰:‘为我谢 郭林宗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寧处?’”西京杂记卷二:“ 高祖 为 泗水 亭长,送徒 驪山 ,将与故人诀去,徒卒赠 高祖 酒二壶,鹿肚、牛肝各一。”
分類:离别
《漢語大詞典》:违间(違間)
离别。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自违间左右,沉沦遐荒,岁月滋深,艰贞弥厉。”
分類:离别
《漢語大詞典》:睽别
分离;离别。 唐 李朝威 《柳毅传》:“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十一章:“在一间铁门的风洞旁边,意外地看见了那一对睽别多日的又大又亮的眼睛。”
分類:分离离别
《漢語大詞典》:离割(離割)
犹离别。 明 李贽 《与庄纯夫书》:“相聚四十餘年,情境甚熟,亦犹作客 并州 既多时,自同故乡,难遽离割也。”
分類:离别
《漢語大詞典》:析别
(1).分别;离别。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诸贵人当徙居 南宫 ,太后感析别之怀,各赐王赤綬,加安车駟马,白越三千端,杂帛二千匹,黄金十斤。”
(2).犹区分,辨别。《左传·昭公八年》“今在析木之津”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曰:“析别水、木以箕、斗之间,是天汉之津也。”
《漢語大詞典》:闲别(閒别)
亦作“间别”。
(1).差别。朱子语类卷五:“人与物与身又何间别?”
(2).离别。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贤弟,我与你是同乡人,又是从小里八拜交的兄弟,只为各事其主,间别多年。”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今日故友每纔相见,休着俺弟兄每相间别。”
分類:离别差别
《漢語大詞典》:睽辞(睽辭)
离别。 唐 高彦休 唐阙史·丁约剑解:“言之久矣,何所逃哉! 蜀国 睽辞,岂不云近京相遇,慎勿多讶乎?”
分類:离别
《漢語大詞典》:揆违(揆違)
离别。《再生缘》第七七回:“揆违宛似三秋隔,一日营怀十二辰。”
分類:离别
《漢語大詞典》:东劳西燕(東勞西燕)
喻离别。劳,伯劳。鸟名。语本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八·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亦以“东劳西燕”比喻来自不同方向的同路人。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这人莫不是也要搭 西伯利亚 铁路去游学,和我们恰做个东劳西燕么?”
《國語辭典》:别来(別來)  拼音:bié lái
1.自从分别以来。唐。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南唐。李煜 清平乐。别来春半词:「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2.不要来。如:「别来!别来!我正忙著!」《红楼梦》第二一回:「横竖有人伏侍你,再别来支使我,我仍旧还伏侍老太太去。」
分類:离别另外
《國語辭典》:握手  拼音:wò shǒu
彼此伸手相互握住,是见面时的礼节,亦可表示亲近或信任。《后汉书。卷一二。彭宠传》:「宠谓至当,迎閤握手,交欢并坐。」《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饶鸿生抢上前,和主人握手相见过了。」
《國語辭典》:去处(去處)  拼音:qù chù
1.场所、处所。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俺这里不是嬴奸买俏去处。」《儒林外史》第一回:「此番到大邦去处,或者走出些遇合来也不可知。」
2.所去的地方。《红楼梦》第四七回:「你又不大在家,知道你天天萍踪浪迹,没个一定的去处。」
3.事态达到的程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先生既看周易,必然有甚心得去处。」《水浒传》第二五回:「我枉自做了男子汉,到这般去处,却摆布不开。」
《國語辭典》:离骚(離騷)  拼音:lí sāo
楚辞篇名。战国时屈原所作。屈原仕楚怀王,因谗言被疏,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表明爱国心志。全文词采雅丽,为一长篇韵文,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也称为〈离骚经〉、〈楚骚〉。
《國語辭典》:离愁(離愁)  拼音:lí chóu
离别的愁苦。唐。崔峒〈送陆明府之盱眙〉诗:「陶令之官去,离愁惨别魂。」五代十国。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