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静虑(静慮)
(1).涤除一切杂念。太平广记卷十九引 唐 卢□ 《逸史·李林甫》:“相公安神静虑,万想俱遣。”云笈七籤卷三二:“但当和心、少念、静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禅的意义是澄心静虑,坐禅入定,绝灭一切妄念,专心求解脱。”
(2).静心思考。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幸多暇日,自求诸己,研精静虑,贞观厥美。”宋史·苏轼传:“平居静虑,亦尝有忧於此乎!”
(3).佛教语。犹禅定。谓坐禅时住心于一境,冥想妙理。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二八:“依何义故立静虑名,由此寂静能审虑故。”
《漢語大詞典》:禅律(禪律)
(1).佛教语。禅宗和律宗的并称。 宋 苏辙 《龙井辩才法师塔碑》:“﹝ 辩才 ﹞以佛法化人,心具定慧,学具禪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二九涉猎诸子,至於禪律之説,无不著於心矣。”
(2).佛教语。指禅定和戒律。 宋 苏轼 《篆〈般若心经〉赞》:“举足动念皆尘垢,而以俄顷作禪律。” 宋 陈师道 《和苏公洞庭春色》:“我方缚禪律,一举烦屡嗅。”
《國語辭典》:定性  拼音:dìng xìng
1.固定心性、个性。如:「做事要有定性,不要见异思迁,才会有成就。」
2.稳定心神。《西游记》第二九回:「国王定性多时,便问:『猪长老、沙长老,是那一位善于降妖?』」
3.测定物质包含的成分和性质。
《漢語大詞典》:坐照
犹寂照。谓通过禅定止息妄念,观照正理。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盖不善言静,恐入坐照之门;善言静,犹是存养之道。”
《漢語大詞典》:禅病(禪病)
(1).佛教语。指妨害禅定修行的一切妄念。《圆觉经》:“ 大悲世尊 快説禪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稳。”
(2).借指文笔雕琢、工巧。 明 李贽 《杂说》:“种种禪病皆所以语文,而皆不可以语於天下之至文也。”
(3).指禅定修行不当所引起的诸疾病。 南朝 宋 沮渠京声 译治禅病秘要法列有“治阿练若乱心病七十二种法”等发病防治内容十二章。 清 曹寅 《七月十日天池柳下纳凉分韵》之二:“欲除内热生禪病,乍茹新凉胜蔗甘。”
《漢語大詞典》:禅道(禪道)
僧侣所修之道。亦特指禅定之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漢語大詞典》:禅慧(禪慧)
佛教谓禅定和智慧。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惟此名区,禪慧攸託。” 李善 注:“禪慧,禪定、智慧也。即六度之二度也。”
《漢語大詞典》:定门(定門)
佛教语。定慧二门之一。指禅定之法门。 唐 李华 《东都圣禅寺无畏三藏碑》:“掌定门之秘钥,佩如来之密印。”
《漢語大詞典》:梵咒
亦作“ 梵呪 ”。 指陀罗尼中的“咒陀罗尼”,义为总持。即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辞,有不测之神验。法苑珠林卷三七:“尚方中有一人废病数年,垂死。 域 往视之……梵唄三偈讫,为梵呪可数千语。寻有臭气满屋,病人曰:‘活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僧﹞乃夜诣其家,趺坐诵梵咒。”
《漢語大詞典》:心城
佛教语。比喻外缘不入的清净禅定之心。《华严经·入法界品》:“ 寳眼浄天 告 善财 言:应守护心城,离生死故。”
《漢語大詞典》:意水
佛教语。谓禅定时心意寂静,湛然如水。 唐 慧立本 《三藏法师传》卷九:“智皎心灯,定凝意水;非情尘之所翳,岂识浪之能惊。”
《國語辭典》:慧寂  拼音:huì jí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807~883)俗姓叶,诏州(在今广东省境)人。十七岁出家。从沩山灵祐禅师参禅十馀年。后住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仰山,世称为「沩山慧寂」。师资相承,别成一派,是中国禅宗沩仰宗的开创者之一。
《漢語大詞典》:四禅定(四禪定)
佛教语。色界初禅天至四禅天的四种禅定。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时,忽觉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为初禅天定;然此禅定中,尚有觉观之相,更摄心在定,觉观即灭,乃发静定之喜,是为二禅天定;然以喜心涌动,定力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以发,此为三禅天定;然乐能扰心,犹未彻底清净,更加功不已,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此为四禅天定。参见“ 四禪天 ”。
《漢語大詞典》:四禅天(四禪天)
佛教有三界诸天之说。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诸天又分为四禅:初禅为大梵天之类;二禅为光音天之类;三禅为遍净天之类;四禅为色究竟天之类。色究竟天为色界的极处。参阅法苑珠林卷五。
《漢語大詞典》:禅铠(禪鎧)
谓修持禅定犹如铠甲之坚不可摧。 清 钱谦益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诗之二十:“酒兵胜后消愁垒,禪鎧坚时折慢幢。”
《国语辞典》:四禅八定(四禅八定)  拼音:sì chán bā dìng
佛教用语。谓八种禅定的境界。包括色界的四禅和无色界的四无色定。《摩诃止观。卷九上》:「若四禅八定《毗昙》、《成实》明之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