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禁烟(禁煙)  拼音:jìn yān
1.禁止吸食香烟、毒品。
2.禁止炊爨。宋。周邦彦〈还京乐。禁烟近〉词:「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也称为「禁火」。
3.皇宫禁苑里的烟雾。唐。李远〈赠弘文杜校书〉诗:「漠漠禁烟笼远树,冷冷宫漏响前除。」
《漢語大詞典》:内火
(1).内热。 唐 孟郊 《路病》诗:“飞光赤道路,内火焦肺肝。”《再生缘》第二一回:“太后娘娘内火已散,再服一剂,须要参汤应用,以候宿食下来。”
(2).指世俗人炽热的欲望。 唐 鲍溶 《宿悟空寺赠僧》诗:“朝光畏不久,内火烧人情。”
(1).禁止野烧;禁火。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三月本时昬心星见于辰上,使民出火;九月本黄昏心星伏在戌上,使民内火。” 唐 皎然 《奉和陆中丞使君长源寒食日作》:“因逢内火千家静,便覩行春万木荣。”
(2).指心星移位退伏,说明季节更换,夏去秋来。大戴礼记·夏小正:“九月内火。内火也者,大火。大火也者,心也。” 王筠 正义:“内音纳……下内字衍文。” 顾凤藻 集解:“八月日躔大火,心星盖已伏矣。九月又言之内,因《记》出火而及之,故变伏言内也。”
《國語辭典》:断烟(斷煙)  拼音:duàn yān
1.孤烟。唐。贾岛 雪晴晚望诗:「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2.旧俗寒食节禁火三日,称为「断烟」。宋。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词:「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也称为「断火」。
《國語辭典》:寒食  拼音:hán shí
1.约在清明前一、二日。参见「寒食节」条。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二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宋。王禹偁 寒食诗:「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卷六一。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之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國語辭典》:新火  拼音:xīn huǒ
1.换季时,新取之火称为「新火」。《北史。卷三五。王慧龙传》:「以此推之,新火旧火,理应有异。」
2.唐宋时,例于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唐。杜甫〈清明〉诗二首之一:「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浮客船。」宋。苏轼〈徐使君分新火〉诗:「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
《漢語大詞典》:改火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
《漢語大詞典》:火后(火後)
(1).指寒食节禁火之后。 唐 刘禹锡 《送张盥赴举》诗:“不如摇落树,重有明年春,火后见琮璜,霜餘识松筠。”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风俗记》:“在寒食前者,谓之火前花,其开稍久。火后花则易落。”
(2).火烧之后。 唐 李咸用 《雪》诗:“云汉风多银浪溅, 崑山 火后玉灰飞。”
《國語辭典》:禁火  拼音:jìn huǒ
1.严禁升火。《后汉书。卷三一。廉范传》:「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
2.禁止炊爨。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二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唐。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也作「禁烟」。
3.皇宫中的烟火。唐。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五首之四:「禁火曙然烟焰袅,宫衣寒拂雪花轻。」
《國語辭典》:炊熟  拼音:chuī shú
1.饭菜已煮熟。宋。张耒〈叙十五日事〉诗:「起来炊熟日亭午,槐叶新成庭覆翠。」
2.寒食节的前一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清明节》:「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䭅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
《國語辭典》:火前  拼音:huǒ qián
寒食节禁火,在此之前的时间称「火前」。如寒食节前所产的茶为火前茶;寒食节前所开放的牡丹花为火前花。
《漢語大詞典》:火前茶
指寒食节禁火以前采制的新茶。 唐 韩偓 《己巳年正月为闽相相召却请赴沙县郊外泊船》诗:“数醆緑醅桑落酒,一甌香沫火前茶。”
《國語辭典》:火禁  拼音:huǒ jìn
1.防范火灾的禁令。《周礼。天官冢宰。宫正》:「春秋以木铎脩火禁。」《宋史。卷三○○。列传。周湛》:「又湛种楸桐千馀本,课户贮水,以严火禁。」
2.旧时寒食节禁火停炊的习俗。唐。储光羲〈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诗:「淹留火禁辰,愉乐弦歌宴。」宋。欧阳修 禁火诗:「火禁开何晚?春芳半已凋。」
《漢語大詞典》:火令
(1).即火宪。周礼·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时则施火令。凡国失火,野焚莱,则有刑罚。” 孙诒让 正义:“火令,即火宪也。”参见“ 火宪 ”。
(2).指寒食节禁火的命令。 唐 韩愈 《寒食日出游》诗:“明宵故欲相就醉,有月莫愁当火令。”
《國語辭典》:火宪(火憲)  拼音:huǒ xiàn
预防火灾的政令。《荀子。王制》:「脩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
分類:防火法令
《國語辭典》:断火(斷火)  拼音:duàn huǒ
禁炊。旧俗寒食节,禁火三天,一概冷食。《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寒食》引晋。陆翙〈邺中记〉:「并州俗,冬至后百五日,为介之推断火,冷食三日。」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一。寒食》:「禁其烟,周之旧制;不断火,魏之新规。」也称为「断烟」。
《國語辭典》:寒食  拼音:hán shí
1.约在清明前一、二日。参见「寒食节」条。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二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宋。王禹偁 寒食诗:「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卷六一。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之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漢語大詞典》:清明火
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郑司农 注引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古代寒食禁火, 唐 宋 在清明时取榆柳火赏赐近臣、戚里等,故称为清明火。 前蜀 韦庄 《长安清明》诗:“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钱。”
分類:寒食禁火
《漢語大詞典》:泼火雨(潑火雨)
旧俗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 唐 唐彦谦 《上巳》诗:“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之一:“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说郛卷四八引 宋 侯延庆 《退斋雅闻录》:“ 河朔 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亦省作“ 泼火 ”。 宋 毛幵 《满江红》词:“泼火初收,鞦韆外,轻烟漠漠。”
《漢語大詞典》:火前茶
指寒食节禁火以前采制的新茶。 唐 韩偓 《己巳年正月为闽相相召却请赴沙县郊外泊船》诗:“数醆緑醅桑落酒,一甌香沫火前茶。”
《漢語大詞典》:五侯蜡烛(五侯蠟燭)
语出 唐 韩翃 《寒食》:“日暮 汉 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清 陈维嵩 《喜迁莺·清明前一日陪史耳翁饮雪持斋头》词:“千载鱼灯,五侯蜡烛,赢得三春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