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祸结衅深(祸结衅深)  拼音:huò jié xìn shēn
衅,事端。祸结衅深指祸害事故接连发生,以致灾难惨重。《晋书。卷五九。东海王越传》:「而公私罄之,所在寇乱,州郡携贰,上下崩离,祸结衅深,遂忧惧成疾。」
《国语辞典》:资怨助祸(资怨助祸)  拼音:zī yuàn zhù huò
助长怨恨,以招致祸害。《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国语辞典》:自坠陷阱(自坠陷阱)  拼音:zì zhuì xiàn jǐng
比喻落人圈套或自取祸害。如:「他原想让对方出丑,却反倒让自己进退两难,可谓自坠陷阱,自作自受了。」
《国语辞典》: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拼音: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
办事犹豫不决,反遭受祸害牵累。《史记。卷五二。齐悼惠王世家》:「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主公岂不闻周公诛管蔡之事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望早早决计。」
《国语辞典》:打蛇不死,自遗其害(打蛇不死,自遗其害)  拼音:dǎ shé bù sǐ,zì yí qí hài
祸害没消灭,反而遭到其伤害。《醒世恒言。卷二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走了一阵,只得吃口气回到寺中,跌脚叹道:『打蛇不死,自遗其害。』事已如此,无可奈何!」
《国语辞典》:福无重受日,祸有并来时(福无重受日,祸有并来时)  拼音:fú wú chóng shòu rì,huò yǒu bìng lái shí
(谚语)比喻福祐不会接连而来,祸害却会接踵而至。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可知道福无重受日,祸有并来时。」也作「福不重至,祸必重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国语辞典》: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匹夫无罪,怀璧为罪)  拼音: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wéi zuì
因拥有璧玉而无端招来祸害。《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文昭甄皇后传》:「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也作「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国语辞典》:萧墙祸起(萧墙祸起)  拼音:xiāo qiáng huò qǐ
比喻祸害起于内部。参见「祸发萧墙」条。《旧五代史。卷七三。唐书。毛璋传》:「明年,萧墙祸起,继岌自西川至渭南,部下散亡。」
《国语辞典》:衅发萧墙(衅发萧墙)  拼音:xìn fā xiāo qiáng
比喻祸害起于内部。参见「祸发萧墙」条。《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国语辞典》:衅起萧墙(衅起萧墙)  拼音:xìn qǐ xiāo qiáng
比喻祸害起于内部。参见「祸发萧墙」条。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
《国语辞典》:逃灾躲难(逃灾躲难)  拼音:táo zāi duǒ nàn
逃离祸害躲避灾难。《孤本元明杂剧。四马投唐。第三折》:「颇奈李密无礼,你逃灾躲难,到于此处,倒毁骂吾神,更待干罢。」也作「逃灾避难」。
《国语辞典》:为民除害(为民除害)  拼音:wèi mín chú hài
替人民除去祸害。《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既不能躬耕以食其力,但当亲冒矢石,为民除害,稍可自安也。」也作「为民除患」。
《国语辞典》:战祸连年(战祸连年)  拼音:zhàn huò lián nián
战争连续不断而造成祸害不绝。如:「由于战祸连年,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国语辞典》:要宠召祸(要宠召祸)  拼音:yāo chǒng zhào huò
希求宠爱而招致祸害。《明史。卷一六八。刘吉传》:「倖门一开,争言祈祷,要宠召祸,实基于此,祝文不敢奉诏。」
《国语辞典》:兵革之祸(兵革之祸)  拼音:bīng gé zhī huò
战争的祸害。《三国演义》第四四回:「江东六郡,生灵无限,若罹兵革之祸,必有归怨于我,故决计请降耳。」
分类:战争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