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疢毒
(1).疾疢之毒害。《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 孟孙 之恶我,药石也; 季孙 之爱我,美疢也。疢毒滋厚,石犹生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劳山道士:“今有傖父,喜疢毒而畏药石。”
(2).喻祸害。后汉书·南匈奴传:“自后经纶失方,畔服不一,其为疢毒,胡可单言。”
分類:祸害毒害
《漢語大詞典》:乱灾(亂災)
祸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
分類:祸害
《漢語大詞典》:辜毒
祸害。《后汉书·鲁恭传》:“ 白山 之难,不絶如綖,都护陷没,士卒死者如积,迄今被其辜毒。”
分類:祸害
《漢語大詞典》:蠹患
灾难;祸害。南史·陈纪下·后主:“鏤金银薄、庶物化生、土木人、綵华之属,凡布帛短狭轻疏者,并伤财废业,尤成蠹患。”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二年:“ 江子四 等封事所言,尚书可时加检括,於民有蠹患者,宜速详启。”
分類:灾难祸害
《漢語大詞典》:贼殃(賊殃)
祸害。 宋 许洞 虎钤经·木星:“其下为太和之神,以逆行,为不轨,为贼殃。”
分類:祸害
《漢語大詞典》:殃毒
祸害。逸周书·王佩:“殃毒在信疑,孽子在听内,化行在知和。”
分類:祸害
《国语辞典》:不测风云(不测风云)  拼音:bù cè fēng yún
比喻意料不到的祸害。《西游记》第一○回:「『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红楼梦》第一一回:「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著有甚么趣儿!」
《國語辭典》:为害(為害)  拼音:wéi hài
加害,造成祸害。《汉书。卷七五。翼奉传》:「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倘有漏泄,为害不浅。」
《國語辭典》:祸乱(禍亂)  拼音:huò luàn
灾祸变乱。《左传。襄公十一年》:「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儒林外史》第一回:「吴王削平祸乱,定鼎应天,天下统一,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國語辭典》:无妨(無妨)  拼音:wú fāng
1.没有妨碍。《红楼梦》第一一回:「说了些閒话儿,又将这病无妨的话开导了一番。」
2.不妨,没有关系。《文明小史》第三六回:「他们要不肯去,公使就见见他们也无妨。」
《國語辭典》:危机(危機)  拼音:wéi jī
1.潜藏的危险、祸害。晋。赵至〈与嵇茂齐书〉:「常恐风波潜骇,危机密发。」唐。刘言史〈观绳伎〉诗:「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
2.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如:「经济危机」。
《國語辭典》:悔祸(悔禍)  拼音:huǐ huò
1.因追悔而除去所加的灾祸,多指天而言。《左传。隐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文选。刘琨。劝进表》:「不图天不悔祸,大灾荐臻。」
2.追悔所造成的祸害。《旧唐书。卷一一六。肃宗代宗诸子传。越王系传》:「虽好生息战,每冀其归降;而馀孽昧恩,靡闻于悔祸。」
《國語辭典》:后患(後患)  拼音:hòu huàn
日后的祸患。《晋书。卷四七。列传。傅玄》:「本邓艾苟欲取一时之利,不虑后患。」《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我只要杀此贼以绝后患!」
分類:后患祸害
《國語辭典》:祸患(禍患)  拼音:huò huàn
祸害忧患。《三国演义》第三回:「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红楼梦》第二一回:「你拿著终是祸患,不如我烧了他完事。」
《國語辭典》:民害  拼音:mín hài
人民的祸害。如:「扫除民害是警政机关的首要任务。」《续汉书志。第一三。五行志一》:「元嘉中凉州诸羌,一时俱反,南入蜀、汉,东抄三辅,延及并、冀,大为民害。」
分類:人民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