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神思  拼音:shén sī
1.神随意往的意思。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2.精神、心思。《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觉神思昏迷,伏几而卧。」《红楼梦》第五三回:「敢是吃多了饮食,不然,就是劳了神思。」
3.《文心雕龙》的篇名。
《国语辞典》:空劳神思(空劳神思)  拼音:kōng láo shén sī
白费精神。《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分类:白费精神
《国语辞典》:大费神思(大费神思)  拼音:dà fèi shén sī
大大地耗费精神心思。《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
《國語辭典》:神思恍惚  拼音:shén sī huǎng hū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红楼梦》第三二回:「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也作「神情恍惚」。
《分类字锦》:神思清发(神思清发)
晋书刘智传寔弟智字子房贞素有兄风为颍川太守管辂常谓曰吾与刘颍川兄弟语则使人神思清发昏不假寝自此之外殆白日欲寝矣
分类:兄弟
《漢語大詞典》:心虑(心慮)
思虑;神思。列子·仲尼:“修一身,任穷达;知去来之非我,亡变乱於心虑。” 北魏 杜弼 《檄梁文》:“凿其耳目,易其心虑。”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然念臣灾屯合聚,痾恙侵凌,形质至於变移,心虑从而昏夺。”
分類:思虑神思
《漢語大詞典》:心精
(1).心情。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心精好恶,於事验,谓之性。”
(2).心神专一。 唐 韦应物 《学仙吟》之二:“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
(3).心思;神思。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陆釴 曰:‘凡人作诗,一题到手,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若作家,必如谢絶泛交,尽行麾去,然后心精独运,自出新裁。’”
《漢語大詞典》:长灵(長靈)
(1).谓神思。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焉长灵以遂寂兮,将有歙乎所之。” 陈伯君 笺注:“长灵,谓亡之神思。易·繫辞:‘无思也,无虑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2).指神灵。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深崖伏化迹,穹岫閟长灵。”
分類:神灵神思
《漢語大詞典》:魂意
神思。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盖魂意方梦,何能有言?”
分類:神思
《國語辭典》:心旌  拼音:xīn jīng
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比喻人心神不宁,如摇晃的旌旗一般。如:「心旌摇惑」。
《國語辭典》:恍忽  拼音:huǎng hū
1.隐约模糊,不可辨认。《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周览泛观,缜纷轧笏,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涯。」也作「恍惚」。
2.神志模糊不清。《文选。宋玉。神女赋》:「精神恍忽若有喜,纷纷扰扰,未知其意。」也作「恍惚」。
《國語辭典》:荒忽  拼音:huāng hū
1.幽昧不明的样子。《文选。张衡。思玄赋》:「追荒忽于地底兮,轶无形而上浮。」
2.精神迷糊不清。《楚辞。屈原。远游》:「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國語辭典》:宁神(寧神)  拼音:níng shén
使心神安宁。汉。扬雄〈法言序〉:「孝莫大于宁亲,宁亲莫大于宁神,宁神莫大于四表之欢心。」
《漢語大詞典》:费思(費思)
耗费神思。 晋 郭璞 《客傲》:“无沉冥之韵,而希风乎 严光 ,徒费思於钻咏,摹洞林乎连山,尚何名乎。”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物部上·水牌:“遇事书方省费思,光明粉地界朱丝。”
《國語辭典》:清神  拼音:qīng shén
1.太阳的精华,古人以为可以生人的元气。《管子。轻重》:「清神生心,心生规。」
2.敬称人的精神思虑。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诸惟自爱,勿以一女子之故,至损清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