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吉祭
(1).古丧礼,既虞之后,卒哭而祭,谓之“吉祭”。虞,葬后拜祭。礼记·檀弓下:“是月也,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
(2).古礼,天子三年丧毕,奉神主入宗庙以吉礼祭之。清史稿·礼志五:“其因时祫祭者,古礼天子三年丧毕,合先祖神饗之,谓之吉祭。”
《國語辭典》:灵床(靈床)  拼音:líng chuáng
停放尸体的床铺。《后汉书。卷六五。张奂传》:「措尸灵床,幅巾而已。」《金瓶梅》第六回:「灵床子前,点一盏琉璃灯。」
《漢語大詞典》:昭配
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张方平父》:“比缘昭配,许以侍祠。”
《漢語大詞典》:松龛(松龕)
古代立社树,祀神主。 夏 以松为社树,因以“松龕”代指 夏 代神主。 南朝 梁 庾肩吾 《乱后经夏禹庙》诗:“松龕撤暮俎,枣逕落寒丛。” 唐 严维 《陪皇甫大夫谒禹庙》诗:“竹使羞 殷 荐,松龕拜 夏 祠。”
《漢語大詞典》:灵几(靈几)
供奉神主的几筵。 明 夏完淳 《孤雁行》:“拜哭抚灵几,忧来不可任。孤儿在左右,呼舅何慇慇。”
《漢語大詞典》:反哭
古代丧葬仪式之一。安葬后,丧主捧神主归而哭。左传·隐公三年:“ 夏 ,君氏卒, 声子 也,不赴於诸侯,不反哭于寝。”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元年:“故虽 三季 之末,七雄之敝,犹未有废衰斩於旬朔之间,释麻杖於反哭之日者也。” 胡三省 注:“既葬而反哭。《檀弓》曰:‘反哭升堂,反诸其所作也。’反哭之弔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于是为甚。”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二:“古今既葬,有反哭之礼,今人不讲久矣。”
《國語辭典》:灵座(靈座)  拼音:líng zuò
灵床。《晋书。卷六八。顾荣传》:「荣素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于灵座。」
《漢語大詞典》:彻重(徹重)
谓撤去丧礼中暂代神主之物。礼记·檀弓下“ 周 主重彻焉” 汉 郑玄 注:“ 周 人作主,彻重埋之。”《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重,主道也, 殷 主缀重焉, 周 人彻重焉。” 王肃 注:“ 周 人作主彻重,就所倚处而治。”
《漢語大詞典》:祏室
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然后藏金匱於祏室,迴玉鸞於上都。”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祏室:“宗庙神主皆设石函,藏诸庙室之西壁,故曰祏室。室必用石者,防火也。”金史·礼志三:“祏室,旁及上下皆石。”
《漢語大詞典》:西室
旧时帝王宗庙内藏神主之室。新唐书·儒学传下·陈京:“臣等谓尝、禘、郊、社无二尊,瘞、毁、迁、藏,各以义断。 景皇帝 已东向,一日改易,不可谓礼。宜復藏 献 懿 二主於西室,以本《祭法》。”
《漢語大詞典》:神舆(神輿)
(1).谓天子的乘舆。 晋 陆云 《盛德颂》:“或冀神舆降观,薄狩五服,时迈玉輅,言巡兹邑。”
(2).谓载神主的车驾。宋史·礼志十二:“明日,復行荐享如礼,礼仪使奉神舆行,帝出幄导至 宣德门 外。”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八》:“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
(3).泛指灵柩。 宋 苏舜钦 《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护神舆还 南都 ,祔先侍郎之墓。”
《漢語大詞典》:行主
犹言行东;雇主。 清 袁枚 新齐谐·借棺为车:“闻其母在内呼曰:‘行主远来,得毋飢乎?;我酒饌已备,惜无人陪,奈何?’两子曰:‘行主 张先生 ,父执也,卑幼不敢陪侍。’”
分類:雇主
《漢語大詞典》:吉禘
古时除丧,奉死者神主入祭于宗庙,谓之“吉禘”。春秋·闵公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 庄公 。” 杜预 注:“三年丧毕,致新死者之主於庙,庙之远主当迁入祧,因是大祭,以审昭穆,谓之禘。”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后六月,又吉禘於太庙而致 釐公 ,春秋讥之。”
《漢語大詞典》:祧主
远祖庙的神主。 清 方苞 《书〈周颂·清庙〉诗后》:“盖事应祧之祖之终不可缺一时祭,故必祫於太庙。奉祧主以藏夹室,然后特祀新主於所入之庙。”
《漢語大詞典》:诸主(諸主)
众神主。晋书·礼志上:“诸主既入庙,设脯醢之奠。”
分類: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