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祗 → 只祇祗衹秪秖”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祗候  拼音:zhī hòu
1.恭候、敬候。《魏书。卷四三。刘休宾传》:「文达诣白曜,诈言闻王临境,故来祗候。」
2.职官名。宋朝掌朝会、宴幸、供奉引赞等事的官吏。元代各省、路、州、县,官府都设有祗候,为供驱使的衙役。也称为「祗候人」。
3.泛指官府小吏或富贵人家的仆役。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早到府衙门首,立著一个祗候。不免向前央一央:『呀,祗候哥哥,拜揖。』」
《國語辭典》:祗候人  拼音:zhī hòu rén
1.职官名。宋朝掌朝会、宴幸、供奉引赞等事的官吏。参见「祗候」条。
2.泛指元明两代衙门官差或富贵人家的仆役。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不想有个祗候人张千,向老夫要金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随即差个祗候人拿根签去唤他姐妹。」
3.从嫁的婢妾。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古所谓媵妾者,今世俗西北名曰祗候人,或云左右人。」
《漢語大詞典》:秪候
同“ 祗候 ”。 宋 时官名。 元 明 时亦指官府衙役。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下马关 秪候都臺役隶,籤上名姓多四五字者,皆降虏子孙也。”参见“ 祗候 ”。
《國語辭典》:祗候  拼音:zhī hòu
1.恭候、敬候。《魏书。卷四三。刘休宾传》:「文达诣白曜,诈言闻王临境,故来祗候。」
2.职官名。宋朝掌朝会、宴幸、供奉引赞等事的官吏。元代各省、路、州、县,官府都设有祗候,为供驱使的衙役。也称为「祗候人」。
3.泛指官府小吏或富贵人家的仆役。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早到府衙门首,立著一个祗候。不免向前央一央:『呀,祗候哥哥,拜揖。』」
《国语辞典》:官员祇候(官员祇候)  拼音:guān yuán qí hòu
官妓的标识。宋、元时代官妓的褙子冠帽上,都缝绣著「官员祇候」四字。元。戴善甫《风光好》第四折:「妾除了烟花名字,再不曾披著、带著『官员祇候』褙子冠儿。」
《漢語大詞典》:官员祗候(官員祗候)
官妓的标识。 宋 元 时官妓的褙子冠儿上,缝有“官员祗候”字样。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四折:“他许我夫人位次,妾除了烟花名字,再不曾披着带着‘官员祗候’褙子冠儿。”亦作“ 官身祗候 ”。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三折:“这一件又得歇心,此一桩又得解脱,暂不见那官身祗候闲差拨。”
分類:官妓标识
《漢語大詞典》:官身祗候
见“ 官员祗候 ”。
《漢語大詞典》:官员祗候(官員祗候)
官妓的标识。 宋 元 时官妓的褙子冠儿上,缝有“官员祗候”字样。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四折:“他许我夫人位次,妾除了烟花名字,再不曾披着带着‘官员祗候’褙子冠儿。”亦作“ 官身祗候 ”。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三折:“这一件又得歇心,此一桩又得解脱,暂不见那官身祗候闲差拨。”
分類:官妓标识
《國語辭典》:令人  拼音:lìng rén
1.善人,品德美好的人。《诗经。邶风。凯风》:「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2.古代命妇的封号。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二。罗赤脚》:「罗与主僧坐,忽起曰:『房令人来。』僧惊问何在,曰:『入祠堂矣。』」
3.差役、衙役。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令人,报复去,说小官来了也。」
4.使人、派人。《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布恐玄德疑惑,先令人送还家眷。」
《國語辭典》:大夫  拼音:dà fū
1.职官名。历代沿用,多系中央要职和顾问。如御史大夫、光禄大夫、大中大夫等。
2.宋朝对有特殊技艺者的尊称。《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诏生死冤家》:「启请婆婆,过对门裱褙铺里请璩大夫来说话。」
3.复姓。如汉代有大夫但。
《漢語大詞典》:内祗
在宫中供职的閤门祗候。祗候,东、西上閤门的属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 张郎 是及第,我承内祗,子是争得些些。” 凌景埏 注:“承应皇家的亲卫。”参阅宋史·职官志六
《漢語大詞典》:士夫画(士夫畫)
画家的画,文人的画。别于画院待诏、祗候等所作的院体画。 明 唐寅 《六如画谱·士夫画》:“ 赵子昂 问 钱舜举 曰:‘如何是士夫画?’ 舜举 答曰:‘画家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