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  拼音:jīng jì shè huì xué
以经济现象、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研究主题的社会学次领域。
《国语辞典》:法律社会学(法律社会学)  拼音:fǎ lǜ shè huì xué
以法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次领域。
《国语辞典》:田野工作  拼音:tián yě gōng zuò
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由研究者进入研究地,透过参与生活、观察、测量或采集等方法,直接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也称为「田野研究」、「田野调查」、「实地调查」、「野外工作」。
《国语辞典》:白领犯罪(白领犯罪)  拼音:bái lǐng fàn zuì
根据社会学者苏哲兰(Edwin Sutherland)的定义,系指高社经地位者运用智力与专业知识,在其从事其专业工作范围下,进行的非暴力违法行为。早期以诈欺或贿赂最常见,目前广泛包括政治贿赂、内线交易、洗钱、变造资产、伪造文书、违反智慧财产权、网路犯罪等。也称为「白领阶级犯罪」。
分类:社会学
《国语辞典》:第九艺术(第九艺术)  拼音:dì jiǔ yì shù
指漫画艺术。漫画作品以文字及图画的创作表达社会学、政治学、戏剧、环保等多层面思维,是仅次于第八艺术电影、电视的新时代艺术型式。
《国语辞典》:初级团体(初级团体)  拼音:chū jí tuán tǐ
美国社会学者库利(Charles Cooley)对社会团体分类中的一种,有别于次级团体。特指人类出生后最初自然隶属的小社会团体,如家庭与亲族、邻里与儿时玩伴,社会关系主要为长期而非选择性的,在这些团体内,成员间存在较亲密互动的关系,对人格养成以及自我认同影响甚钜,是社会中个体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国语辞典》:培芮图(培芮图)  拼音:péi ruì tú
Vilfredo Pareto
人名。(西元1848~1923)义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以运用数学进行经济分析及提出上层社会优秀分子循环运动的理论而闻名于世。著有《政治经济学教材》、《社会学通论》等。
《国语辞典》:派深思  拼音:pài shēn sī
Talcott Parsons
人名。(西元1902~1979)美国当代社会学家。于安默司特学院(Amherst College)取得学士学位,之后赴英就读伦敦经济学院,并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经济系、社会系教授,并于西元1946年出任社会关系学系首任系主任。他提出的社会行动理论对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代社会学颇具影响,对于引介韦伯和巴烈图的著作给美国学界也具有贡献。主要著作包括《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迈向一般行动理论》等。也译作「帕森斯」。
《國語辭典》:工业社会(工業社會)  拼音:gōng yè shè huì
工业化后的社会,一般认为是继农业社会之后出现的阶段,在经济生产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人类活动,均有相应的变化和发展,如机械化的大量生产与高密度的社会分工。
《漢語大詞典》:工业社会学
也称“产业社会学”。社会学分支学科。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工业制度和工业化及工业与社会的关系。
《漢語大詞典》:城市社会学
也称“都市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相对。社会学分支学科。研究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功能、社会变迁规律及其特殊社会问题等。
《國語辭典》:教育社会学(教育社會學)  拼音:jiào yù shè huì xué
应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了解教育现象及问题的一个社会学专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