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4,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瘗埋
书仪
习仪
葬礼
礼训
宾仪
合门
掌礼
将礼
典仪
正服
汉礼
筮日
降登
文礼
《國語辭典》:瘗埋(瘞埋)  拼音:yì mái
埋葬,埋尸土中。《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土葬则瘗埋之,鸟葬则弃之中野。」
《國語辭典》:书仪(書儀)  拼音:shū yí
以买书为名送给老师的礼金。旧时送礼须写礼帖和封签,作为送礼的名目。后即以书仪作为馈赠财物的雅称。《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便吩咐门子,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差人送三两书仪,就致看花之意。」
《漢語大詞典》:习仪(習儀)
演习礼仪。左传·昭公五年:“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於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於礼,不亦远乎?” 唐 韩愈 《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 清 吴荣光 《吾学录·乡饮酒礼》:“前一日执事者於儒学之讲堂,依图陈设坐次,司正率执事诸生习仪。”
《國語辭典》:葬礼(葬禮)  拼音:zàng lǐ
埋葬死者的礼仪。《红楼梦》第九八回:「如今已经死了,无可尽心,只是葬礼上要上等的发送。」
《漢語大詞典》:礼训(禮訓)
有关礼仪的教育训导。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年始志学,家门礼训,皆折衷於公。”隋书·列女传·郑善果母:“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漢語大詞典》:宾仪(賓儀)
亦作“賔仪”。 宾客所遵行的礼仪。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睟容有穆,賔仪式序。”
《漢語大詞典》:合门(合門,閤門)
全家;全家族。后汉书·陈蕃传:“﹝ 朱震 ﹞收葬 蕃 尸,匿其子 逸 於 甘陵 界中。事觉繫狱,合门桎梏。”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后人白 喜 谋叛,合门被诛。”魏书·高祖纪上:“一人为恶,殃及合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俄而其家人见室内坐一翁……合门大扰。”
閤門:1.古代宫殿的侧门。 唐 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拜疏移閤门,为忠寧自谋?” 沈钦韩 注:“《六典》:‘ 宣政殿 之左曰 东上閤 ,右曰 西上閤 。’《事文类聚》:‘《续通典》:“ 天祐 二年勅: 东上 西上 閤门,制置各别。至于常事,则以 东上 居先。或大忌进名,遂用 西閤 为便。”知常日章奏於 东閤 门进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 会昌 中, 回 为刑部侍郎, 謩 为御史中丞,尝与次对,官三数人候对於閤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今学士初拜,自 东华门 入,至 左承天门 下马;待詔、院吏自 左承天门 双引至閤门。此亦用 唐 故事也。” 清 唐孙华 《戏咏古事》:“閤门驱出后房空,一事无情事事同。”
(2). 宋 代负责官员朝参、宴饮、礼仪等事宜的机关。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閤职:“閤门,在和 寧门外 ,掌朝参、朝贺、上殿、到班、上官等仪范。有知閤、簿书、宣赞及閤门祗候、寄班等官。”一本作“阁门”。 宋 陈亮 《与徐彦才大谏书》:“伏见朝廷繇一閤门之官而迁一执政,公论沸腾。” 清 吴伟业 《吾谷行》:“便殿含毫题詔溼,閤门走马报花开。”
(3).指閤门使。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百官入殿门,閤门輒促之曰:‘那行。’”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刘贡父谑王汾:“ 王 使人询之閤门,乃是有旨。”参见“ 閤门使 ”。
《漢語大詞典》:掌礼(掌禮)
主持礼仪。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宠儿!两位新人俱到,不曾叫得掌礼的,怎好?便是你胡诌几句罢!” 茅盾 《子夜》十七:“ 孙吉人 就充了掌礼的。”
《漢語大詞典》:将礼(將禮)
大礼。谓祭祀之礼。《书·洛诰》:“惇宗将礼。” 孔 传:“厚尊大礼。” 孔颖达 疏:“将,大也。厚尊大礼,谓祭祀之礼。”
(1).将帅带兵的法度。黄石公三略卷上:“军讖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飢。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2).将帅的礼仪。 唐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原州都督御史中丞》诗:“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
《國語辭典》:典仪(典儀)  拼音:diǎn yí
典礼、仪式。《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刘昆传》:「教授弟子恒五百馀人,每春秋飨射,常备列典仪。」
《漢語大詞典》:正服
(1).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包括朝服、祭服、丧服。《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褻服” 何晏 集解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无所施。”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裼袭:“周礼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丧服义例:“盖义服亦正服也,岂有臣为君之义斩而非正服者乎!”
(2).服正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年之丧:“此以礼记诸篇证仪礼,而知三年之丧,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 秦始皇帝 冕旒正服,手携 胡亥 ,出现于窗口。”
(3).端正衣冠。 晋 裴頠 《女史箴》:“浴者振衣,沐者弹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
《漢語大詞典》:汉礼(漢禮)
(1). 汉 代礼法。 唐 李竦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 汉 礼方传珮, 尧 年正捧觴。”
(2).汉族礼仪。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谒庙行香》:“如行 汉 礼,唱跪兴四拜;行 满 礼,唱三跪九叩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在这样不同的经济关系基础上, 夏国 建立起所谓‘蕃官’与‘ 汉 官’两套并行的政治制度,同时也存在着‘蕃礼’与‘ 汉 礼’两种不同的文化。”
《漢語大詞典》:筮日
行卜筮礼仪之当日。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昏礼下达:“《少牢礼》始于筮日。然必先諏丁巳之日。”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丧服昆弟兄弟:“礼筮日,子姓兄弟如主人之属,立于主人之南。”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筮人史:“《士冠》《特牲》筮日,士丧,筮宅皆云筮人,惟少牢筮日称史,互文也。”
《漢語大詞典》:降登
谓古代按照一定的礼仪升阶、降阶或升席、降席,以示恭敬和礼让。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降登有数,神具醉饱。”《宋史·乐志十一》:“虔恭降登,神乎安留。”
分類:按照礼仪
《漢語大詞典》:文礼(文禮)
(1).谓行礼如仪,不失其度。《韩诗外传》卷四:“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致爱恭谨谓之礼,文礼谓之容。” 汉 贾谊 新书·修政语下:“诸侯接士而使吏礼恭於人者,谓之文礼矣。”
(2).礼仪制度。后汉书·党锢传序:“及 汉祖 仗剑,武夫勃兴,宪令宽赊,文礼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