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他山
(1).别处的山。 唐 郑谷 《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 苏轼 《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参见“ 他山之石 ”。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学,广之以他山,肃之以二物,则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风可发矣。”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龙渊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里 之田。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部》:“类我者,我友之,亦不媿为攻玉之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耳!”详“ 他山之石 ”。
(4). 清 查慎行 的别称。 清 袁枚 《仿元遗山论诗》诗之五:“ 他山 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参见“ 他山之石 ”。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学,广之以他山,肃之以二物,则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风可发矣。”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龙渊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里 之田。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部》:“类我者,我友之,亦不媿为攻玉之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耳!”详“ 他山之石 ”。
(4). 清 查慎行 的别称。 清 袁枚 《仿元遗山论诗》诗之五:“ 他山 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漢語大詞典》:讲磨(講磨)
讲习磨砺。 宋 文同 《谢就差知兴元府表》:“是正譌谬,学问浅而未精;讲磨本元,才识短而多泥。” 明 章懋 《兵部员外郎鹤山陆君墓志铭》:“适予亦被命承乏南雍,而 汝亨 復来卒业,讲磨精至,遂以戊辰登第。”
《國語辭典》:厉兵(厲兵) 拼音:lì bīng
1.磨利兵器。《战国策。秦策一》:「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2.锋利的兵器。《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2.锋利的兵器。《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漢語大詞典》:磨淬
磨砺,锻炼。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 宋 苏辙 《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诗:“ 魏华 自磨淬,峻秀不包裹。”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得仁》:“鏗鏘金玉,难合同流,而不厌於磨淬。” 明 李东阳 《祁阳县学重修记》:“尔诸生归而求之,洗濯磨淬,入圣贤之域,庶几尔业与兹学其俱新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 晋 之东,犹振刷磨淬,灭 慕容 ,灭 姚秦 ,灭 李蜀 ,是虫死不僵,虎毙犹立也。以此言之, 宋 尚不得比 晋 ,而况 汉 唐 乎?”
《漢語大詞典》:锐精
1.谓磨砺武器使锋利。《史记·淮阴侯列传》:“且天下鋭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2.谓用心专一,专心一志。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 淮南王 安 鋭精黄白,庶几轻举,卒离亲伏白刃之罪。” 王利器 校注:“鋭精犹言勤鋭专精。 汉 人习用语。”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鋭精蓺文,意忽学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鋭精细巧,心疏体统。” 宋 司马光 《应诏言朝政阙失状》:“即位以来,鋭精求治,耻为继体守文之常主。”
3.精粹纯一。 汉 刘向 《列女传·盖将之妻》:“ 盖将 之妻,据节鋭精。”
4.犹赞美。 汉 袁康 《越绝书·篇叙外传记》:“《春秋》鋭精 尧 舜 ,垂意 周文 。”
2.谓用心专一,专心一志。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 淮南王 安 鋭精黄白,庶几轻举,卒离亲伏白刃之罪。” 王利器 校注:“鋭精犹言勤鋭专精。 汉 人习用语。”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鋭精蓺文,意忽学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鋭精细巧,心疏体统。” 宋 司马光 《应诏言朝政阙失状》:“即位以来,鋭精求治,耻为继体守文之常主。”
3.精粹纯一。 汉 刘向 《列女传·盖将之妻》:“ 盖将 之妻,据节鋭精。”
4.犹赞美。 汉 袁康 《越绝书·篇叙外传记》:“《春秋》鋭精 尧 舜 ,垂意 周文 。”
《漢語大詞典》:酌贪泉(酌貪泉)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 岭 南之弊, 隆安 中,以 隐之 为竹驤将军、 广州 刺史、假节,领平 越 中朗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 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 岭 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 齐 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踰厉,常食不过菜及乾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使不易。”后以“酌贪泉”谓磨砺节操。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酌 贪泉 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懽。”亦省作“ 酌贪 ”、“ 酌泉 ”。 唐 李白 《与赵宣城与杨右相书》:“宰剧惭强项之名,酌贪礪清心之节。” 唐 王维 《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谨当闭阁以思政,酌泉以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