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53,分291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石鼓
岩石
石鼎
石林
巨石
玉石
石刻
石湖
二千石
百石
石髓
盘石
石罅
石路
矢石
《國語辭典》:石鼓  拼音:shí gǔ
1.鼓形的石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注》:「南径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唐语林。卷五。补遗》:「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
2.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國語辭典》:石鼓文  拼音:shí gǔ wén
东周时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时在天兴三畤原出土(今陕西省宝鸡市),共有十块,每面环刻一首四言诗,内容多为歌颂田原之美和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字体介于籀篆之间,其中一石字已磨灭,其馀九石也有残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称为「秦刻石」。
《國語辭典》:岩石  拼音:yán shí
矿物的集合体,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构成地球上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國語辭典》:岩石(巖石)  拼音:yán shí
1.高大的石块。《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閒。」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其上则隐于帘肆之閒,卧于岩石之下。」
2.比喻重臣。宋。曾巩 与北京韩侍中启一:「自避远于烦机,久淹回于外服,宜从岩石之望,趣正衮衣之归。」宋。苏舜钦〈闻京尹范希文等谪官〉诗:「大议摇岩石,危言犯采旒。」
3.构成地壳的矿物。分为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三大类。
《漢語大詞典》:石鼎
陶制的烹茶用具。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拓拔俭神道碑》:“居常服翫,或以布被、松牀;盘案之间,不过桑杯、石鼎。” 唐 皮日休 《冬晓章上人院》诗:“松扉欲啟如鸣鹤,石鼎初煎若聚蚊。” 宋 范仲淹 《酬李光化见寄》诗之二:“石鼎鬭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灔波红。” 元 刘诜 《和友人游永古堂》:“胜日偶寻山寺幽,老僧石鼎沸茶沤。”
分類:烹茶用具
《國語辭典》:石林  拼音:shí lín
发育形成于热带、副热带石灰岩地区的石芽,高低错落、成群出现,有如树林,故称为「石林」。高可达数十公尺,石芽间溶沟很深,沟壁垂直。如:「云南路南石林」。
《国语辞典》:巨石  拼音:jù shí
体积巨大的石头。如:「这山上有一块巨石,相传是史前留下来的,吸引许多游客前来。」
《國語辭典》:玉石  拼音:yù shí
1.玉和石头。比喻好与坏、贤与愚。《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游兰皋与蕙林兮,睨玉石之嵾嵯。」唐。杨烱〈和刘长史答十九兄〉诗:「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
2.玉。《汉书。卷六七。杨王孙传》:「裹以币帛,鬲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
3.美丽的石头。唐。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将求玉石,仍刻旧文,因铭其阴,以大振显君夫人之威神。」
《國語辭典》:玉石俱焚  拼音:yù shí jù fén
美玉和石头一同被烧毁。语出《书经。𦙍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后指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如执迷不降,打破关隘,玉石俱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既如此,何不乘机反邪归正?朝廷必有酬报。不然他日一败,玉石俱焚。」也作「玉石同焚」、「玉石同烬」、「玉石同沉」、「玉石俱烬」、「玉石俱摧」、「玉石俱碎」。
《國語辭典》:石刻  拼音:shí kè
刻有文字或图画的碑碣、崖壁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金。元好问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雄楼杰观想当时。」
《漢語大詞典》:石湖
湖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吴县 与 吴江县 之间,西南通 太湖 ,风景优胜。相传为 范蠡 入五湖之口。 宋 范成大 晚年居此, 孝宗 书“石湖”二字以赐,因自号 石湖居士 。 清 钱谦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绝句》之四:“一片 江 南图画里, 西湖 秋月 石湖 春。”
《國語辭典》:二千石  拼音:èr qiān dàn
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其中又分三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约当于后世的三品官,地位并不显赫。后因称郎将、郡守、知府为「二千石」。《史记。卷一○。孝文本纪》:「臣谨请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
《骈字类编》:百石
汉书百官公卿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又赵广汉传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
《漢語大詞典》:石髓
即石钟乳。古人用于服食。也可入药。晋书·嵇康传:“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 烈 尝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与 康 ,皆凝而为石。” 南朝 梁 沈约 《游沈道士馆》诗:“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清 魏源 《黄山》诗之四:“老松生空山,一物无可恃。得天惟云液,得地惟石髓。”参见“ 石鐘乳 ”。
《國語辭典》:石钟乳(石鐘乳)  拼音:shí zhōng rǔ
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壁上的锥状物体,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称为「钟乳石」。
《國語辭典》:盘石(盤石)  拼音:pán shí
大石。《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唐。王维〈青溪〉诗:「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也作「磐石」。
《漢語大詞典》:石罅
石头的缝隙。 唐 韦应物 《同元锡题琅琊寺》诗:“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 宋 杜绾 云林石谱·品石:“ 建康府 有石三块,颇雄伟……石罅中有六朝、 唐 、 宋 诸公刻字,谓之品石。” 元 萨都剌 《越溪曲》:“ 越溪 春水清见底,石罅银鱼摇短尾。” 清 陈维嵩 《解语花·吴静安堂中闽兰盛开约过赏》词:“萝阴石罅,随风皱,一带迴廊曲榭。”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沟里阴沉沉的,没有一丝人声,只是岩底层的石罅里有着汩汩的溪流声。”
分類:石头缝隙
《骈字类编》:石路
唐 卢象 送祖咏 石路雪初下,荒村鸡共飞。
唐 岑参 暮秋山行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唐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 石路青苔花漫漫,雪檐垂溜玉森森。
唐 李益 入南山至全师兰若 石路瑶草散,松门寒景深。
唐 王建 九仙公主旧庄 仙居五里外门西,石路亲回御马蹄。
唐 杜牧 池州废林泉寺 石路寻僧去,此生应不逢。
唐 温庭筠 寄清源寺僧 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
唐 柴夔 望九华山 龙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汉梯。
唐 刘得仁 山中寻道人不遇 石路特来寻道者,云房空见有仙经。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分类:石路
《國語辭典》:矢石  拼音:shǐ shí
箭和石头,都是古时的武器。《左传。襄公十年》:「五月庚寅,荀偃士自帅卒攻偪阳,亲受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