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知止 拼音:zhī zhǐ
1.适可而止,不作无限的要求。《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游记。东游记。第四回》:「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2.知其所应止之处。《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宋。朱熹〈章句〉:「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2.知其所应止之处。《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宋。朱熹〈章句〉:「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國語辭典》:知识(知識) 拼音:zhī shì
1.见识、学问。指所知道的事理。如:「知识丰富」、「化学是一种专门的知识。」《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识甚阙,其所以闻见甚浅。以浅阙博居天下、安殊俗、治万民,其说固不行。」
2.朋友、友人。汉。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
3.交往、结识。《南齐书。卷三七。列传。虞悰》:「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水浒传》第七九回:「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俱备酒食迎接。」
4.瞭解。汉。刘向《列女传。卷六。齐管妾婧》:「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魏书。卷九四。阉官列传。贾粲》:「(贾粲)…世宗末,渐被知识,得充内侍。」
5.善友。指佛教教友。南朝梁。王筠〈与云僧正书〉:「外书所谓冥契神交,内典则为善友知识。」《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因此也绝戒荤膻,随僧茶饭。只多了几茎头发,却便是一个不剃头的大知识。」
2.朋友、友人。汉。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
3.交往、结识。《南齐书。卷三七。列传。虞悰》:「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水浒传》第七九回:「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俱备酒食迎接。」
4.瞭解。汉。刘向《列女传。卷六。齐管妾婧》:「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魏书。卷九四。阉官列传。贾粲》:「(贾粲)…世宗末,渐被知识,得充内侍。」
5.善友。指佛教教友。南朝梁。王筠〈与云僧正书〉:「外书所谓冥契神交,内典则为善友知识。」《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因此也绝戒荤膻,随僧茶饭。只多了几茎头发,却便是一个不剃头的大知识。」
《漢語大詞典》:见知(見知)
(1).见而知之。指同时代的事,以别于后代对前代事的“闻而知之”。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尧 舜 至於 汤 ,五百有餘岁。若 禹 、 皋陶 ,则见而知之;若 汤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效使见知闻之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 老 名号。”
(2).谓明见明知,并不隔膜。《韩非子·难一》:“有赏者君见其功,有罚者君知其罪,见知不悖於前,赏罚不弊於后,安有不葬之患。”
(3).受到知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飞廉 以善走事 紂 , 恶来 多力见知。 周武王 伐 紂 ,兼杀 恶来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逢原》:“ 王逢原 见知 王荆公 ,一时附丽之徒,日满其门,进誉献諛,初不及文字间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元子》:“ 嵩阳 守 重庆 , 铜梁 大司马 张襄宪公 佳胤 以童子见知,爱如己子。”
(4).为人所知。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而天下之文雅鉴赏者,固虽欲观之,而祕阁禁严,不能到也,是终无由见知於世也。”
(5).见“ 见知法 ”。
(2).谓明见明知,并不隔膜。《韩非子·难一》:“有赏者君见其功,有罚者君知其罪,见知不悖於前,赏罚不弊於后,安有不葬之患。”
(3).受到知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飞廉 以善走事 紂 , 恶来 多力见知。 周武王 伐 紂 ,兼杀 恶来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逢原》:“ 王逢原 见知 王荆公 ,一时附丽之徒,日满其门,进誉献諛,初不及文字间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元子》:“ 嵩阳 守 重庆 , 铜梁 大司马 张襄宪公 佳胤 以童子见知,爱如己子。”
(4).为人所知。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而天下之文雅鉴赏者,固虽欲观之,而祕阁禁严,不能到也,是终无由见知於世也。”
(5).见“ 见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