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西士
指 欧 美 的知识分子。清史稿·选举志二:“ 中国 欲讲求製造轮船、机器诸法,苟不藉西士为先导,师心自用,无裨实际。” 严复 《救亡决论》:“且西士有言:凡学之事,不仅求知未知,求能不能已也。”
分類:知识分子
《漢語大詞典》:里儒
旧指乡里间的知识分子。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辛文悦 , 后周 通经史里儒。 太祖 幼尝从其学。”
《漢語大詞典》:智识者(智識者)
知识分子。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但在当时,却尽了重大的职务,使劳动者和革命者的或一层因此而奋起,使民众主义派智识者发生了动摇。” 鲁迅 《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Lunacharski族本是半贵族的大地主系统,曾经出过很多的智识者。”
分類:知识分子
《漢語大詞典》:二月
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國語辭典》:士大夫  拼音:shì dà fū
1.旧称在职居官的人。《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唐。韩愈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军中的将士。旧时军职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将士。《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汉。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3.士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南史。卷三六。列传。江夷》:「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國語辭典》:读书人(讀書人)  拼音:dú shū rén
知识分子、士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只要是读书人,后生些的便好了,地方不论远近。」《文明小史》第三回:「如果打死了外国人,我拼著脑袋去陪他,金委员不该拿读书人如此糟蹋,到底不是斯文一脉!」
《漢語大詞典》:三同
(1).指同年生,同榜及第,同为馆职。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章子厚 与 晁 秘监 美叔 ,同生乙亥年,同榜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 元祐 间, 子厚 有诗云:‘寄语三同 晁秘监 ’,寄语乃谓此也。”
(2).指干部和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 刘大柱 笑眯了眼睛,替妹妹介绍道:‘这是 冯均 同志,在我家三同的。’” 陈卓乾 《两颗流弹》:“ 王书记 作了几点指示:要加强三同,做贫雇农的知心朋友。”
《國語辭典》:文字狱(文字獄)  拼音:wén zì yù
专制时代,因为文字上的关系而引起的罪案。以清朝为最多。
《漢語大詞典》:高知
高级知识分子的简称。《报刊文摘》1986.10.21:“后来,她被转到华东医院高知病房疗养。”《散文》1988年第1期:“10年或20年后你便熬上排入‘高知’行列的副研究员了。”
《国语辞典》:老九  拼音:lǎo jiǔ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知识分子的贬称,其前八类依次为叛徒、特务、走资派、地主、富人、反革命分子、坏人、右派,知识分子排在第九,所以被称为「老九」,甚至更为贬义的「臭老九」。
《國語辭典》:文化人  拼音:wén huà rén
深受文化影响,或对文化方面有所贡献的人。
《國語辭典》:名士派  拼音:míng shì pài
旧指知识分子中,不拘小节、自由散漫的一流人。也指这种人的作风。如:「从他卓越豪迈的言行来说,可称得上是名士派。」
《漢語大詞典》:智识阶级(智識階級)
指知识分子阶层。 孙中山 《中国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俄 之反革命派,为官僚与智识阶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劳工神圣,理想的天国,不在于智识阶级的笔下,而在于劳工阶级实际生活上的精进。” 鲁迅 《〈花边文学〉序言》:“一直到了今年下半年,这才看见了新闻记者的‘保护正当舆论’的请愿和智识阶级的言论自由的要求。”
《國語辭典》:知识阶级(知識階級)  拼音:zhī shì jiē jí
以知识从事精神劳动的人。如教育家、艺术家、作家、学人、医师、律师、工程师等。
《國語辭典》:知识分子(知識分子)  拼音:zhī shì fèn zǐ
具有相当知识学问,并对政治、社会等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漢語大詞典》:文明棍
手杖。解放前一些绅士、知识分子模仿西方,常持之以显示有气派。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四回:“工程师拿着黑油油的文明棍。” 李寿轩 《从九都山到井冈山》:“这时常有身穿绫罗绸缎,拄着文明棍的土豪劣绅,大摇大择地从河堤上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