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着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无寄(無寄)
没有着落;无所寄托。 晋
王谧 :“佛教之根要,今若谓三世为虚诞,罪福为畏惧,则 释迦 之所明,殆将无寄矣!” 宋
陈与义 《小阁晚望》诗:“幽怀渺无寄,萧瑟起悲歌。”
《國語辭典》:脱空(脫空) 拼音:tuō kōng
1.前功尽弃,一无所得。《俗语考原。脱空》引《十国春秋》:「郭忠恕责冯道曰:『公累朝大臣,诚信著天下。今一旦反作脱空汉乎?』今俗以一无所得为脱空。」
2.掉弄玄虚、背信、不老实。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则俺这脱空的故人何处?」《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他自从来宾楼张家的妖精缠昏了头,那一处不脱空!」也作「托空」。
《漢語大詞典》:虚悬(虚懸)
(1).犹虚设。:“凡寰衞贡职,山渊採捕,皆当详辨产殖,考顺岁时,勿使牵课虚悬,睽忤气序。”
《明史·王元翰传》:“九卿强半虚悬,甚者闔署无一人。” 孙中山
《第二次护法宣言》:“六年以来……护法事业,蹉跎数载,未有成就,而国民政府,遂以虚悬。”
(2).凭空设想。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新文字》:“难行者的好幌子,一定是完全和精密……然而它本身,却因为是虚悬的计划,结果总并无成就:就是不行。”
(3).空搁着;空缺着。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四:“假如我不回去,三厅就尽它虚悬在那儿。”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二:“三青团成立后, 陈诚 做书记长, 康泽 被调去做组织处长,而宣传处长一直是虚悬着的。”
(4).无着落。 沙汀
《淘金记》十九:“他的报酬,便连伙食也虚悬起的。但他十分乐意他的职务。”
《漢語大詞典》:归着(歸着)
(1).犹着落,归宿。 宋
苏轼 :“今既体量,未见归着,即合置司推鞠,尽理施行。”
《西游记》第九九回:“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见我佛 如来 ,与我问声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果曾问否?” 冰心
《冬儿姑娘》:“我也不为自己享福,看着她有了归着,心里就塌实了。”
(2).收拾,整理。
《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褚大娘子 一看,果见满屋里都归着了个清浄。”
《國語辭典》:挂搭 拼音:guà dā
游方僧侣投寺寄住。《水浒传》第六六回:「再调鲁智深、武松,扮做行脚僧行,去北京城外庵院挂搭。」也作「挂搭」。
《國語辭典》:挂搭(掛搭) 拼音:guà dā
游方僧侣投寺寄住。《水浒传》第六回:「相国寺中重挂搭,种蔬园内且经营。」也作「挂搭」、「挂褡」、「挂单」。
《國語辭典》:挂褡(掛褡) 拼音:guà dā
游方僧侣投寺寄住。如:「今晚暂且挂褡于相国寺,明儿再赶路。」也作「挂搭」。
《漢語大詞典》:终薄(終薄)
安顿,着落。
《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漢語大詞典》:落点(落點)
(1).落地。指话音刚停。 陈泰志 《一个违背领导意愿由群众自动办起来的合作社》:“这话在群众会上一落点,群众像一盘点燃了头的爆竹一样。” 安正福 《在绥南建立游击根据地》:“老汉的话刚落点,老大娘却插嘴了。”
(2).指球着落的位置。《体育报》1983.8.29:“球的落点不准,影响技术向尖端发展。”
《漢語大詞典》:的着
确实着落。《颜氏家藏尺牍·余阁学国柱》:“即与司农商之,如有的着,另当遣报。”
《國語辭典》:三不归(三不歸) 拼音:sān bù guī
三种不归家的原因。一说少男少女相好,谈笑终日不归;男女当壮,相聚于树下,戏笑越轨不归;父兄议论玄语不归。典出《管子。轻重丁》。一说为俗称功不成不归,名不立不归,利不就不归。后比喻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元。王仲元〈粉蝶儿。双雁儿声悲套。尾〉曲:「我每夜伴穿窗月影低,好也罗你快活三不归。」亦比喻无著落、没有办法。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我怕你两尖担脱了孤馆思乡客,三不归翻了风帆下水船,枉受熬煎。」元。陈克明〈粉蝶儿。画阁萧疏套。耍孩儿〉曲:「赶苏卿何处双通叔,到做了三不归离魂倩女。」
《國語辭典》:落儿(落兒) 拼音:lào ér
生活上的著落。如:「他穷得都没落儿了。」也作「落子」。
《漢語大詞典》:合煞
谓事有着落。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 南都 方言……事之有隙可指曰窟窿。其有归着曰挞煞,曰合煞。”
《漢語大詞典》:无巴壁(無巴壁)
亦作“ 无笆壁 ”。亦作“ 无把臂 ”。 没有根据;没有着落。 元
李行道第四折:“早则是公堂上有对头,更夹着这祗候人无巴壁。” 元 石德玉 第二折:“早则俺那婆娘家无依倚,更合着这子母每无笆壁。” 元
王伯成 第三折:“你惟情之外别无想,除睡人间总不知。谎得来无把臂,不曾三年乳哺,一剗合肥。”
《漢語大詞典》:一掴一掌血(一摑一掌血)
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
《朱子语类》卷十:“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摑一掌血。看人文字,要当如此,岂可忽略。”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摑一掌血。”
《國語辭典》:一棒一条痕(一棒一條痕) 拼音:yī bàng yī tiáo hén
打下一棒就留下一条痕迹。比喻做事踏实或说话切中要点,毫不含糊。《朱子语类。卷三四。论语。述而篇》:「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也作「一鞭一条痕」。
《漢語大詞典》:惯一不着(慣一不着)
说话一贯不着边际,没有着落。《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他惯一不着的,晓得甚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