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随缘真如之波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变真如比水,随缘真如较波。此波有二,根本无明为缘,搅乱平等一味之性海,而作善恶之业,感苦乐之果,升沈六道者,凡夫自身随缘真如之波也。又吹于大悲之风,现种种之境,化种种之身,布种种之教者,佛菩萨为他随缘真如之波也。
离言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真如之一。离心念之相,离言说之相,真如之法体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二真如之一。(参见:二真如)
【三藏法数】
谓真如之体,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故名离言真如。
二真如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真如)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种种,一随缘真如,不变真如也。随无明之缘而起九界之妄法是为随缘真如,虽随缘而为妄法,然其真性不变,谓之不变真如。因随缘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不变真如故,万法即真如。是华严之终教,天台之别教已上所谈也。二空真如,不空真如也。真如究竟离染法而如明镜,是云空真如,真如具一切净法,如明镜之现万象,谓之不空真如。是亦起信论等之说。三清净真如,染净真如也。是随缘真如不变真如之异名,出于释摩诃衍论三。四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也。众生所具之真如云有垢真如,诸佛所显之真如云无垢真如。此为大乘止观二所说。五在缠真如,出缠真如也。是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之异名。出于起信论疏。六生空真如,法空真如也。空人我而所显之真如曰生空真如,空法我而所显之真如曰法空真如。此为唯识论所说。七依言真如,离言真如也。真如之体,本来离言辞之相,离心念之相,是云离言真如,依假名之言说而显其相,是云依言真如。是亦起信论所说。八安立真如,非安立真如也。是依言真如离言真如之异名。探玄记等所说。九相待真如,绝待真如也,是亦安立真如非安立真如之异名。华严大疏钞所说。
【佛学常见辞汇】
1。随缘真如和不变真如。随无明之缘而起九界的妄法,叫做随缘真如;虽随缘而为妄法,但其真性不变,叫做不变真如。因随缘真如故,真如就是万法,因不变真如故,万法就是真如。2。有垢真如和无垢真如。有垢真如是众生所有的真如;无垢真如是诸佛所显的真如。3。在缠真如和出缠真如。这是有垢真如和无垢真如的别名。4。生空真如和法空真如。空人我之后所显的真如叫做生空真如;空法我之后所显的真如叫做法空真如。5。依言真如和离言真如。真如之体,本来就是离言词之相和心念之相,叫做离言真如;依假名之言说而显其相,叫做依言真如。6。安立真如和非安立真如。这是依言真如和离言真如的别名。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安立真如〕,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离言真如〕,谓真如之体,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故名离言真如。
〔二、依言真如〕,谓真如之体,性本虚融,不碍言说,以依言说能显真如,故名依言真如。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不变真如〕,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寂静,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二种之香印。有图。(参见:香印)
香印
【佛学大辞典】
(杂名)同于香篆。(参见:香篆)。象器笺十九曰:「希叟昙禅师广录禅房十事香印颂云:要识分明古篆,一槌打得完全。烧炷旃檀牛粪,衲僧鼻孔校穿。」
二空真如
【佛学常见辞汇】
我空真如和法空真如。二乘圣者,悟人我空无之理,名人空、我空、生空,悟后所證的真如境界,即我空真如。菩萨悟法空之理,悟后所證的真如境界,即法空真如。
真如无为
【佛学常见辞汇】
谓真如法性,离于造作,本自无为。
诸法真如
【佛学常见辞汇】
以法空观,观法空之后,所得的真如,叫法空真如,若观诸法皆空,即得诸法真如。
十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圆成实性,即诸法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言真如者,真实而不虚妄,如常而无变易也。十真如者,虽真如性实无差别,而随胜德假立十种:
一、遍行真如 谓此真如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故。
二、最胜真如 谓此真如具无边德,于一切法最为胜故。
三、胜流真如 谓此真如所流教法,于馀教法极为胜故。
四、无摄受真如 谓此真如,无所系属,非我执等所依取故。
五、类无别真如 谓此真如,类无差别,非如眼等类有异故。
六、无染净真如 谓此真如,本性无染,亦不可说后方净故。
七、法无别真如 谓此真如,虽多教法,种种安立,而无异故。
八、不增减真如 谓此真如,离增减执,不随净染有增减故,即此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谓若證得此真如已,现相现土俱自在故。
九、智自在所依真如 谓若得此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故。
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 谓若證得此真如已,普于一切神通作业总持定门皆自在故。
真如门
【佛学次第统编】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 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
二真如熏
【佛学次第统编】
真如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自体相熏习,二者、用熏习。
一、自体相熏习者 从无始世来,具无漏法,备有不思议业,作境界之性。依此二义,恒常熏习。以有力故,能令众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法,发心修行。问曰:「若如是义者,一切众生悉有真如,等皆熏习,云何有信无信?无量前后差别,皆应一时自知有真如法,勤修方便,等入涅槃。」答曰:「真如本一,而有无量无边无明。从本已来,自性差别,厚薄不同,故过恒河沙等上烦恼,依无明起差别。我见爱染烦恼,依无明起差别。如是一切烦恼,依于无明所起前后无量差别,唯如来能知故。又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乃得成办。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无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烧木,无有是处。众生亦尔,虽有正因熏习之力,若不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等,以之为缘,能自断烦恼入涅槃者,则无是处。苦虽有外缘之力,有内净法未有熏习力者,亦不能究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若因缘具足者,所谓自有熏习之力,又为诸佛菩萨等慈悲愿护故,能起厌苦之心,信有涅槃,修习善根。以修善根成熟故,则值诸佛菩萨,示教利喜,乃能进趣向涅槃道。」
二、用熏习者 即是众生外缘之力。如是外缘,有无量义。略说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等缘。
一、差别缘者 此人依于诸佛菩萨等,从初发意始求道时,乃至得佛,于中若见若念,或为眷属父母诸亲,或为给使,或为知友,或为冤家,或起四摄,乃至一切所作无量行缘,以起大悲熏习之力,能令众生增长善根。若见若闻,得利益故。此缘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近缘 速得度故。
二者、远缘 久远得度故。
是近远二缘,分别复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增长行缘。
二者、受道缘。
二、平等缘者 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众生,自然熏习,常恒不舍,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所谓众生依于三昧,乃得平等见诸佛故。
唯识真如
【三藏法数】
识,即心也。谓一切行业皆由识心而起,而此识心,全由真如之理变现,是名唯识真如。论云:了别一切行,唯是识性。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