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真如不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不变真如同。(参见:真如)
【佛学常见辞汇】
与不变真如同。(参见:二真如)
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二真如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真如)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种种,一随缘真如,不变真如也。随无明之缘而起九界之妄法是为随缘真如,虽随缘而为妄法,然其真性不变,谓之不变真如。因随缘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不变真如故,万法即真如。是华严之终教,天台之别教已上所谈也。二空真如,不空真如也。真如究竟离染法而如明镜,是云空真如,真如具一切净法,如明镜之现万象,谓之不空真如。是亦起信论等之说。三清净真如,染净真如也。是随缘真如不变真如之异名,出于释摩诃衍论三。四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也。众生所具之真如云有垢真如,诸佛所显之真如云无垢真如。此为大乘止观二所说。五在缠真如,出缠真如也。是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之异名。出于起信论疏。六生空真如,法空真如也。空人我而所显之真如曰生空真如,空法我而所显之真如曰法空真如。此为唯识论所说。七依言真如,离言真如也。真如之体,本来离言辞之相,离心念之相,是云离言真如,依假名之言说而显其相,是云依言真如。是亦起信论所说。八安立真如,非安立真如也。是依言真如离言真如之异名。探玄记等所说。九相待真如,绝待真如也,是亦安立真如非安立真如之异名。华严大疏钞所说。
【佛学常见辞汇】
1。随缘真如和不变真如。随无明之缘而起九界的妄法,叫做随缘真如;虽随缘而为妄法,但其真性不变,叫做不变真如。因随缘真如故,真如就是万法,因不变真如故,万法就是真如。2。有垢真如和无垢真如。有垢真如是众生所有的真如;无垢真如是诸佛所显的真如。3。在缠真如和出缠真如。这是有垢真如和无垢真如的别名。4。生空真如和法空真如。空人我之后所显的真如叫做生空真如;空法我之后所显的真如叫做法空真如。5。依言真如和离言真如。真如之体,本来就是离言词之相和心念之相,叫做离言真如;依假名之言说而显其相,叫做依言真如。6。安立真如和非安立真如。这是依言真如和离言真如的别名。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安立真如〕,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离言真如〕,谓真如之体,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故名离言真如。
〔二、依言真如〕,谓真如之体,性本虚融,不碍言说,以依言说能显真如,故名依言真如。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不变真如〕,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寂静,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真如内薰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之法性由内部而感化也。真如为吾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诸佛之法身也。此法身在内薰其妄心,又诸佛之报化二身垂教法由外薰之,配之于三大,则真如法身为体相二大,报化二身为用大。依此内外之二薰,众生渐生厌求之菩提心也。一切皆成佛之义,依之而成。起信论曰:「真如薰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自体相薰习,二者用薰习。自体相薰习者,从无始世来具无漏法(是体相薰习),备有不思议业作境界性(是用薰习),依此二义常恒薰习。以有薰习力故,能令众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法,发心修行。」
【佛学常见辞汇】
谓真如内薰无明,生起净化的作用。
真如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空真如具无量之功德法,故云真如法身,又法身之体,真实如常,故云真如法身。
【佛学常见辞汇】
谓法身的体性,真实不虚和如常不变。
真如缘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缘起之一。(参见:缘起)
【佛学常见辞汇】
言一切法皆依真如之体,因缘之用,而起生灭之相,若追溯其源,则真如不守自性,以一念无明,生起万法,故名真如缘起。
真如实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与实相,同体异名,约于假谛之妙有而曰实相,约于空谛之一如而云真如。此二不二之中道云法界。但真如有不变随缘之二义。又实相其实为三谛之总名,故真如实相通于空假中也。观佛三昧经曰:「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往生要集中本曰:「色即是空,故谓之真如实相。空即是色,故谓之相好光明。」
【佛学常见辞汇】
非假谓之真,不变谓之如,离虚谓之实。真如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为法身、如来藏、法性、佛性等。此真如自性,并非虚妄,乃系真实之相,故名真如实相,简称为如实。
真如相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回向之一。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谓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离,二俱无著,则真如相现。经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真如寂灭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之体离一切之妄染,谓之寂灭相。是十真如之无染真如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如的本体清静而无妄染,故云寂灭相。
流转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真如之一。流转于生死界之一切有情实性也。众生虽流转生死而其实性则真实如常,不动不改也。唯识论八曰:「流转真如,谓有为法流转实性。」
【三藏法数】
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清净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真如之一。
【三藏法数】
清净者,不垢不染之义。谓如来所说涅槃清净寂灭之理,本无染污,是名清净真如。论云:我所说诸灭圣谛。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灭圣谛者,谓灭生死之苦,而證涅槃寂灭之乐也。)
最胜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真如之一。于十地中第二离垢地所證之真如。是地持极净之尸罗故。于證亦具无边之功德,于一切法最胜,故名。
智自在所依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真如之一。于第九善慧地證悟之真如。无碍智所依之真如也。在此地得四无碍智,自在得知,故有此名。
胜流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真如之一。(参见:真如)
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万法是真如真如是万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大乘至极之义,说万法之性相也。万法指染净之诸法,真如指离染净之一味实体,真如之体如水,万法之相如波,波之性即水,万法之性即真如,水随缘而生波之相,真如之体应缘而现万法之相。净名经曰:「万法即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金錍论曰:「故子应知,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子信无情无佛性者。岂非万法无真如耶?」
遍行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真如之一。十地之中,在初地所證之二空真理也。此真理遍于一切诸法。故云遍行真如。
【佛学常见辞汇】
十真如之一。(参见:十真如)
十真如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真如)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十地所得之十真如也。一遍行真如,此真如为我法二空所显,一法无所不在,故名遍行。二最胜真如,此真如具足无边之德,于一切法为最胜,故名最胜。三胜流真如,此真如所流之教法极为殊胜,故名胜流。四无摄受真如,此真如无所系属,非我执等之依所取,故名无摄受。五无别真如,此真如无差别之类,非如眼等之有异类,故名无别。六无染净真如,此真如本性无染,非后方为净,故名无染。七法无别真如,此真如多数法种种安立无别异,故名法无别。八不增减真如,此真如离增减之执,非随净染而有增减,故名不增减。又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以若證得此真如已,现身相现国土自在故也。九智自在所依真如,若證得此真如已,则于无碍解得自在,故名。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若證得此真如已,则于一切神通之作业陀罗尼定门,皆得自在,故名。真如之性,实无差别,今随胜德而假立十种。菩萨于初地中已达一切而能證行,然犹未圆满,故为使圆满后后建立之。见唯识论十。
实相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真如之一。
【三藏法数】
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无人、法二执也。人执者,于诸法中计著假名,执以为我。法执者,于五阴身执为实法,计我所有。若能了此二执皆空,即是实相真如之理也。论云:一切法,补特伽罗无我性及法无我性。是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梵语补特伽罗,华言人,又云数取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