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洞冥
(1).洞察昏暗之处。比喻目光锐利,看得深远。 汉 陆贾 新语·术事:“登高及远,达幽洞冥。”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文成 作师,通幽洞冥…… 武关 是闢, 鸿门 是寧。”《隋书·音乐志中》:“韜光戢耀,贯幽洞冥。”
(2).通晓鬼神之道。晋书·艺术传论:“ 什 ( 鳩摩罗什 )既兆见星象, 澄 ( 佛图澄 )乃驱役鬼神,并通幽洞冥,垂文阐教。”
(3).指幽深之处。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怀重规於絳宫,潜九光於洞冥。”
(4).志怪小说集洞冥记的省称。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説,滥觴乎《洞冥》。”
《漢語大詞典》:博见(博見)
(1).见得多,看得远。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谓广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一患:理鬱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漢語大詞典》:远光(遠光)
谓看得远的目光。 元 马臻 《闻早雁》诗:“初鸿有餘音,老眼无远光;登楼望不极,但见天青苍。”
分類:看得目光
《漢語大詞典》:灵监(靈監)
谓神灵看得一清二楚。文选·张华〈女史箴〉:“勿谓幽昧,灵监无象;勿谓玄謨,神听无响。” 吕向 注:“幽昧,闇也。玄漠,静也。勿以为於闇静之处而以为无知者,神灵鉴听不在响象而知也。”文选·颜延之〈宋郊祀歌〉:“灵监叡文,民属叡武。” 张铣 注:“灵,神;监,察。”《宋史·乐志十》:“灵监章明,皇心励翼。”
《漢語大詞典》:轻物(輕物)
(1).看不起人。吕氏春秋·骄恣:“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 高诱 注:“自谓有过人之智,故曰轻物。”《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於俗,士之伉行也。”
(2).把事情看得很容易。荀子·大略:“志卑者轻物;轻物者不求助。” 杨倞 注:“物,事。”
《國語辭典》:娇贵(嬌貴)  拼音:jiāo guì
1.受到过分爱护。《红楼梦》第七四回:「这也有的常情,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
2.因受宠而享有荣贵。唐。崔颢〈邯郸宫人怨〉诗:「岁岁年年奉欢宴,娇贵荣华谁不羡?」
3.形容物品容易损坏。如:「这玻璃艺品非常娇贵,一不小心就会破碎。」
《漢語大詞典》:企竦
举踵而立,形容看得出神。《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夫临博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 李善 注:“説文曰:‘博,局戏也,大箸十二棊。’又曰:‘企,举踵也。’竦,犹立也。”
《漢語大詞典》:达视(達視)
明察;把问题看得很清楚。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先知之见,方来之事,无达视洞听之聪明,皆案兆察跡,推原事类。”
《漢語大詞典》:眼孔大
形容眼界宽,看得多。新唐书·逆臣传下·安禄山:“帝为 安禄山 起第京师,以中人督役,戒曰:‘善为部署, 禄山 眼孔大,毋令笑我。’”
《漢語大詞典》:怎见得(怎見得)
(1).犹言怎么知道,怎么看得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怎见得有如此事来?”《西游记》第六七回:“怎见得人心不齐?”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请放心,倒的不是 安公子 !怎见得不是 安公子 ?怎见得不是 安公子 呢?”
(2).犹言且看如何。《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王翦 为招讨,领兵起离 秦国 京兆府 ,往 冀州 灭 赵 。怎见得灭 赵 ?行经但见金瓜柄短,银鉞柯长。”
《漢語大詞典》:看死
把人或事看得一成不变。《人民文学》1982年第9期:“眼下这世道,谁也不能把谁看死!”
《漢語大詞典》:略情
把事情看得很随便。 唐 元稹 《莺莺传》:“如或达士略情,捨小从大,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为可欺,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託清尘。”
分類:看得随便
《漢語大詞典》:有生于无(有生於無)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 老子 认为:“有”为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无”即是看不见的“道”,为万物的本源。“有”由“无”产生。老子:“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國語辭典》:众目昭彰(眾目昭彰)  拼音:zhòng mù zhāo zhāng
众人的眼睛都看得很清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在你家搜出人腿来,众目昭彰,一传出去,不到得轻放过了你。」
《漢語大詞典》:微察秋毫
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淮南子·说山训》:“夫照镜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