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隐身术(隐身术)  拼音:yǐn shēn shù
隐藏身躯使人看不见的法术。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上》:「主父既胡服,夜恒独观天象,一夕,见有神人自天而降,……授主父以元女隐身之术,九鍊变骨之丹。」
《國語辭典》: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拼音: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看不见高大的泰山。比喻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根本的问题。「泰」文献异文作「太」。《四部丛刊本鹖冠子。卷上。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也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国语辞典》:目大不睹  拼音:mù dà bù dǔ
眼睛虽大,却看不见东西。比喻徒具形式而无任何作用。《庄子。山木》:「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国语辞典》:两豆塞耳(两豆塞耳)  拼音:liǎng dòu sè ěr
耳朵被塞住而听不到声音。比喻受到蒙蔽而看不见真相。《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国语辞典》:盲者得镜(盲者得镜)  拼音:máng zhě dé jìng
眼睛失明的人得到镜子,却看不见镜中影像。比喻所得之物不能发生功效。《淮南子。人间》:「夫戟者所以攻城也,镜者所以照形也。宫人得戟,则以刈葵;盲者得镜,则以盖卮。」
《国语辞典》:盲目不盲心  拼音:máng mù bù máng xīn
眼睛虽然看不见,心里却很明白。如:「那老头盲目不盲心,这事儿迟早会败漏的。」
《国语辞典》:没脚子的跑(没脚子的跑)  拼音:méi jiǎo zi de pǎo
形容跑得飞快,几乎连脚都看不见。《金瓶梅》第五二回:「那小周儿諕的收不迭家活,往外没脚子跑。」
《国语辞典》:瞎子吃汤圆(瞎子吃汤圆)  拼音:xiā zi chī tāng yuán
(歇后语)心里有数。瞎子虽然看不见,吃了多少汤圆,心里却很清楚。比喻心中已有主意、胸有成竹或明白某种情况。如:「这事不用著急,我是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一定会圆满解决。」
《国语辞典》:对面不见人(对面不见人)  拼音:duì miàn bù jiàn rén
形容光线昏暗看不见任何东西。《西游记》第三三回:「对面不见人,捉白不见黑,哄那怪道,只说装了天,以助行者成功。」
《国语辞典》:胶羽(胶羽)  拼音:jiāo yǔ
水中看不见的悬浮固体物,经物理碰撞或凝聚作用,所结合成肉眼可见的颗粒。如泥浆下层的糊状沉淀物。
《国语辞典》:没长眼(没长眼)  拼音:méi zhǎng yǎn
骂人的话。指看不见。如:「你没长眼呀!东西就在桌上还说没有!」
《国语辞典》:生物能  拼音:shēng wù néng
中医上指气,是存在活体内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能。
《漢語大詞典》:昏昏默默
(1).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谓至道难见莫测。《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2).迷糊,不知所以。红楼梦第六六回:“眼看着入殮,又抚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出门正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也不自知了。”
《漢語大詞典》:黑光灯(黑光燈)
用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作光源制成的诱虫灯。
《漢語大詞典》:不见舆薪
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例如: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