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四友
(1).指 周文王 四个亲信大臣 南宫括 、 散宜生 、 閎夭 、 太颠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 文王 四友: 南宫括 、 散宜生 、 閎天 、 太颠 。”一说 太颠 作 太公望 。见《圣贤群辅录》卷上。诗·大雅·文王序 孔颖达 疏引《殷传》云:“ 西伯 得四友献宝,免於虎口而克 耆 。”
(2).指 孔子 四个学生 颜渊 、 子贡 、 子张 、 子路 。孔丛子·论书:“ 孔子 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 回 ( 颜渊 )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 赐 ( 子贡 )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輳乎?自吾得 师 ( 子张 )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 仲由 ( 子路 )也,恶言不至於门,是非御侮乎?’”一说四友中或有 子夏 。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 子夏 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3).指四位相知的朋友。如三国志·吴志·孙登传以 诸葛恪 、 张休 、 顾谭 、 陈表 为太子 孙登 四友;晋书·王澄传以 王敦 、 谢鲲 、 庾敳 、 阮修 为 王衍 四友;南齐书·褚炫传以 褚炫 、 刘俣 、 谢朏 、 江斅 为四友;新唐书·文艺传上·杜审言以 崔融 、 李峤 、 苏味道 、 杜审言 为“文章四友”。
(4).借指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宋 谢翱 《文房四友叹》:“兵后四友流落,有访而得之者,则顶秃足折,笏碎幅裂。”
《国语辞典》:厮见(厮见)  拼音:sī jiàn
相见。宋。辛弃疾〈夜游宫。几个相知可喜〉词:「才厮见,说山说水。」《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
《漢語大詞典》:管鲍交(管鮑交)
春秋 时 管仲 、 鲍叔牙 二人相知最深,后因称朋友间深厚的交谊为“管鲍交”。北史·李彪传:“ 彪 虽与 宋弁 结 管 鲍 交, 弁 为大中正,与 孝文 私议,犹以寒地处之,殊不欲相优假, 彪 亦知之,不以为恨。”
《國語辭典》:宿遇  拼音:sù yù
平素的交往。《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素遇无恩,皆以法诛,所夷灭百馀家。」
《国语辞典》:流落不偶  拼音:liú luò bù ǒu
不偶,无人相知。流落不偶形容飘泊失意,无人看重、赏识。宋。陆游〈陈长翁文集序〉:「得志者司诏令,垂金石;流落不偶者,娱忧纾愤,发为诗骚。」《聊斋志异。卷一○。瑞云》:「甚惜其以绝世之姿,而流落不偶,故以小术晦其光而保其璞。」
《国语辞典》:似水如鱼(似水如鱼)  拼音:sì shuǐ rú yú
像水和鱼一样不能分离。形容相知、相亲而不相离。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天保今生为眷属,但则愿似水如鱼。」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一出:「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
《国语辞典》:分金多与(分金多与)  拼音:fēn jīn duō yǔ
分财利而多自与,朋友不以为贪。喻相知之深。《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国语辞典》:不打不成相与(不打不成相与)  拼音: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yǔ
经过争执后,彼此反而更相知、更要好。《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今日这桩事自此一字休提,现成的戏酒,就请你们老弟兄们在此开怀痛饮,你我作一个不打不成相与的交情,好不好?」也作「不打不相识」、「不打不成相识」。
《漢語大詞典》:桑荫不徙(桑蔭不徙)
亦作“ 桑荫未移 ”。 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昔者 尧 见 舜 於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 舜 受大麓,桑荫未移而已陟帝位,皆所以祗承天命,若此之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唐 尉迟敬德 赞曰:‘ 敬德 之来, 太宗 以赤心付之。桑荫不徙,而大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