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文公福艾
 
相法奇庬
 
福艾


《新唐书》卷九十三〈李绩列传〉~387~
李绩字懋功,曹州离狐人。本姓徐氏,客卫南。家富,多僮仆,积粟常数千钟。与其父盖皆喜施贷,所周给无亲疏之间。……
《國語辭典》:相法  拼音:xiàng fǎ
根据体貌判断祸福吉凶的方法。《金瓶梅》第二九回:「贫道粗知十三家子平,善晓麻衣相法。」《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此是人定胜天,非相法之不灵也。」
《国语辞典》:麻衣神相法  拼音:má yī shén xiàng fǎ
五代、宋初麻衣道者流传下来的相术。《儒林外史》第一六回:「我自小学得些麻衣神相法。你这骨格是个贵相。将来只到二十七、八岁,就交上好的运气。」也称为「麻衣相法」。
《分类字锦》:画有相法(画有相法)
郭熙林泉高致画亦有相法李成子孙昌盛其山脚地面皆浑厚阔大上秀而下丰合有后之相也
分类:
《國語辭典》:麻衣相法  拼音:má yī xiàng fǎ
五代、宋时,麻衣道者所流传下来的相术,后世有麻衣法、麻衣术、麻衣相,皆依托为名。也称为「麻衣神相法」。
《漢語大詞典》:柳庄相法(柳莊相法)
指流传于我国民间的 明 袁珙 的相法。因 珙 号 柳庄居士 ,故称。相法,又称相术,观人形貌、预测吉凶的一种方术。 沈从文 《顾问官》:“到后几人接着就大谈起卖淫同迷信各种故事,又谈到 麻衣 、 柳庄 相法。”
《國語辭典》:偃月  拼音:yǎn yuè
1.半弦月。
2.半月形的器物。如:「偃月营」、「偃月刀」。
《漢語大詞典》:偃月堂
唐 李林甫 堂名。新唐书·姦臣传上·李林甫:“ 林甫 有堂如偃月,号 月堂 。每欲排构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伤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后因以喻称权臣嫉害忠良的地方。 宋 汪藻 《醉别刘季高侍郎》诗:“英姿合上 凌烟阁 ,巧譖曾遭 偃月堂 。”
《國語辭典》:三停  拼音:sān tíng
1.三部分。(1)术数用语。相术家以人体的头为上停,腰为中停,足为下停;又面部则以天中至印堂为上停,山根至准头为中停,人中至地阁为下停。《金瓶梅》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2)字的结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的,称为「三停」。
2.三成。《董西厢》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
《国语辞典》:三色版  拼音:sān sè bǎn
以分色照相法分析红黄青三原色,制成三种色版,依次印刷,即成各种彩色。
《國語辭典》:揣骨听声(揣骨聽聲)  拼音:chuǎi gǔ tīng shēng
不懂鉴赏书画,竟然以手揣摸或根据传闻为评断标准。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七。书画》:「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为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一相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文殊功德庄严经下曰:「智上菩萨言:文殊师利以何一相而说于法?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云何所说一相法耶?智上菩萨答曰:文殊师利不见蕴及处界,亦非无见,亦非有见,于法无分别,亦无所分别,又不于法而见积集,亦不于法而见散失,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一)。师子勇猛雷音菩萨曰:若于法性,不违法性,不作种种分别,是凡夫法,是声闻法,是缘觉法,是如来法,入于一相,谓远离相,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二)。善见菩萨曰:若修行真如,而于真如无所思惟,亦不分别,此是甚深,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三)。无尽辨菩萨曰:诸法皆尽,究竟尽者乃曰无尽,说一切法不可尽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四)。善思惟菩萨曰:若于思惟入不思惟,彼无所思,亦不可得,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五)。离尘菩萨曰:若究竟不染于一切相,染无所染,亦不爱,不恚,不痴,不作一,不作异,亦非作,亦非不作,不取,不舍,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六)。娑檗罗菩萨曰:若入甚深法,难测如大海,而于正法亦不分别,如是住,如是说,于自无所思,于他无所说,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七)。月上童真菩萨曰:若思惟一切有情,平等如月,而亦不思我及有情,如是说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八)。摧一切忧闇菩萨曰:若遇忧戚而无所忧,而于忧箭亦不疲厌,云何有情起于忧根,所谓于我若有,于我住平等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九)。无所缘菩萨曰:若不缘欲界不缘色无色界不缘声闻独觉之法,不缘佛法,如是说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普见菩萨曰:若说法者,应平等说,其平等者,所谓空性,不于空性思惟平等,于平等法亦无所得,如是说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一)。三轮清净菩萨曰:夫所说法,不违三轮。云何为三于我无所得?于闻不分别,于法无所取,如此名为三轮清净,如是所说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二)。成就行菩萨曰:若知不著一切法,如是知,如是说,不说于一字,所谓离言说故,若如是说一切法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三)。深行菩萨曰:若乐瑜伽,知一切法,则于诸法而无所见,于彼若说,若无说者,于法无二,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四)。」
大总相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真如之实体也。真如广大,该收一切,故云大,一味平等,离差别之相,故云总相为行者之轨范,故云法,观智通游,故云门。起信论曰:「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福相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法身之一。智相法身之对。保持教法而为人说也。施大千世界之七宝,不如说四句偈文之福德为大。由其福相得到法身之住处,故有此名。
【三藏法数】
谓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受持一四句偈,故金刚经云: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人演说,其福胜彼。由此福相,得至法身住处,故名福相法身。(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实相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法界实相。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同体异名也。(参见:实相)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法界实相。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实相与法界,同体异名。(参见: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