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犯谏
廷争面折
正色敢言
不讳之路
蹇蹇匪躬
面折廷争
《漢語大詞典》:犯谏(犯諫)
犯颜直谏。《史记·乐毅列传》:“ 紂 之时, 箕子 不用,犯諫不怠,以冀其听。”
分類:犯颜直谏
《国语辞典》:廷争面折(廷争面折)  拼音:tíng zhēng miàn zhé
臣子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晋书。卷五五。潘岳传》:「虽廷争面折,犹将祈请而求焉。」也作「面折廷争」。
《国语辞典》:正色敢言  拼音:zhèng sè gǎn yán
态度严正,勇于直谏。《明史。卷一七七。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明史。卷一八一。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漢語大詞典》:不讳之路(不諱之路)
谓忠言直谏之路。后汉书·安帝纪:“閒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宋书·张永传:“时使百僚献讜言, 永 以为宜立諫官,开不讳之路。”旧唐书·颜真卿传:“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
分類:忠言直谏
《漢語大詞典》:蹇蹇匪躬
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高亨 注:“言王臣謇謇忠告直諫者,非其身之事,乃君国之事也。”后因以“蹇蹇匪躬”谓为君国而忠直谏诤。蹇,通“ 謇 ”。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违令犯颜,蹇蹇匪躬者,安上之民翰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必也立朝,增蹇蹇匪躬之节。”亦作“ 蹇諤匪躬 ”、“ 蹇之匪躬 ”。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 张九龄 在相位,有蹇諤匪躬之诚, 元宗 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见帝无不极言得失。”一本作“謇諤匪躬”。 清 钱谦益 《匪斋记》:“客有唁予者曰:‘《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勗子乎?’”
《國語辭典》:面折廷争(面折廷爭)  拼音:miàn zhé tíng zhēng
在朝廷上直言谏诤,据理力争。《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也作「廷争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