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隐显目标
时隐时现的目标。其特点是位置不固定,暴露时间短促,出现突然,不易发现
指短时间暴露在射手视界内的目标,例如隐显靶或从散兵坑里短时间露出的目标
《漢語大詞典》:照相侦察卫星
利用光电遥感器摄影而实现侦察地面目标的卫星。卫星选择在150~280千米的近地轨道上,以获取清晰的图像。按信息送回地面方式分为两类:(1)返回型。将对地面摄影后的胶片存贮在卫星上回收容器中,回收容器脱离运行轨道返回地面;(2)传输型。利用光电成像原理侦察摄影,再把图像信息记录在磁带上,在飞往地面台站控制区时,再将图像信息发送地面。
《國語辭典》:众矢之的(眾矢之的)  拼音:zhòng shǐ zhī dì
矢,箭。的,箭靶子。众矢之的指许多支箭所共射的靶子。比喻大家一致攻击的目标。如:「他作奸犯科,丧尽天良,早已成为众矢之的。」
《漢語大詞典》:众怨之的(衆怨之的)
众人怨恨的目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可见得我们就这大关的事不是好事,我这当督检的,还是众怨之的呢。”
《國語辭典》:长驱直入(長驅直入)  拼音:cháng qū zhí rù
挺进迅速,锐不可挡。《水浒传》第一○七回:「自此卢俊义等无南顾之忧,兵马长驱直入。」《荡寇志》第二一回:「那厮若得了清真山,长驱直入,为患不小。」也作「长驱径入」、「长驱而入」。
《漢語大詞典》:准鹄(準鵠)
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若乃志 伊 学 颜 之君子,固以内圣外王为準鵠,夫何本末偏枯之有!”
分類:箭靶目标
《漢語大詞典》:战术导弹
用于直接支援部队作战行动,攻击战役战术纵深内目标的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千米以内。主要用于攻击核袭击兵器、集结部队、坦克、飞机、舰船、指挥所、机场、雷达、港口、桥梁等目标。
《漢語大詞典》:战略导弹
用于攻击战略目标的导弹。射程在1000千米以上。包括中程、远程、洲际导弹。主要攻击政治军事中心、军事或工业基地、交通枢纽以及核武器库等重要战略目标。
《國語辭典》:无的放矢(無的放矢)  拼音:wú dì fàng shǐ
1.没有箭靶而胡乱放箭。比喻言语或行动没有目的。如:「这次会议须就问题核心讨论,不可无的放矢。」
2.比喻毫无事实根据而胡乱的指责、攻击别人。如:「你对我的指控简直是无的放矢,含血喷人。」
《漢語大詞典》:同德协力(同德協力)
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 铁郎 《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使其万众一心,同德协力,共逐 白山 之兽,追还我 黄帝 之魂。”
《漢語大詞典》:同德一心
谓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独立 苍茫子 《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为此説者,既不肯同德一心,以成人之美,使生者竟此外交之绪,则亦已矣。”
《漢語大詞典》:同盟军(同盟軍)
原指结成同盟的军队,后泛指为共同目标斗争的友军或友好力量。 毛泽东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国 人民的革命事业需要有主力军,也需要有同盟军,没有同盟军的军队是打不胜敌人的。” 毛泽东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农民是无产阶级最主要的同盟军。”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國語辭典》:瞎子摸鱼(瞎子摸魚)  拼音:xiā zi mō yú
比喻做事毫无方法或目标。如:「他像瞎子摸鱼一般,到处应徵工作,恐怕连他自己适合做什么都不晓得。」
《漢語大詞典》:新长征(新長征)
比喻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新的目标而艰苦奋斗。 巴金 《〈爝火集〉序》:“‘四五’精神的火炬照耀着我们新长征的道路。”《人民日报》1979.11.18:“有了这种态度,不论同志间过去有什么疙瘩,一定可以在新长征道路上重新团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