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心明眼亮  拼音:xīn míng yǎn liàng
1.心里明白,眼睛雪亮。谓能明辨是非,洞察事理。如:「他是个心明眼亮的主管,颇得大家的爱戴。」
2.公开、全无隐秘。如:「既然大家都在,何不心明眼亮地当面商议?」
《国语辞典》:明鉴万里(明鉴万里)  拼音:míng jiàn wàn lǐ
形容目光远大,洞察先机。也作「明见万里」。
《国语辞典》:目光如镜(目光如镜)  拼音:mù guāng rú jìng
目光明亮如镜子一般。宋。邹应龙〈鹧鸪天。九十吾家两寿星〉词:「生日到,转精神。目光如镜步如云,年年长侍华堂宴,子子孙孙孙又孙。」
《国语辞典》:目呆口咂  拼音:mù dāi kǒu zā
咂,以舌抵齿发声。「目呆口咂」指目光呆滞,口中发出啧啧之声。形容惊讶呆滞的样子。《隋唐演义》第五二回:「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
《国语辞典》:目成心许(目成心许)  拼音:mù chéng xīn xǔ
男女相慕,目光传情,两心相许。明。梅鼎祚《玉合记》第六出:「罗敷知他有夫,不著紧目成心许,虽多梦见,此生应见稀。」
《国语辞典》:目若悬珠(目若悬珠)  拼音:mù ruò xuán zhū
形容目光明亮有神。《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国语辞典》:视端容寂(视端容寂)  拼音:shì duān róng jí
目光端正、容态沉寂。如:「他温文儒雅,视端容寂,真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
《国语辞典》:视觉空间(视觉空间)  拼音:shì jué kōng jiān
由目光接触物体所知觉到的形状、大小、远近、长短等感觉的总合,称为「视觉空间」。
《国语辞典》:放眼望去  拼音:fàng yǎn wàng qù
将目光投向远方。如:「乡村里,放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稻田。」
《国语辞典》:众目所归(众目所归)  拼音:zhòng mù suǒ guī
众人目光集中的地方。指为众人所一致赞誉。《宣和画谱。卷二。道释。辛澄》:「澄尝于蜀中大圣寺画僧伽及诸变相,士女倾城邑往观焉,……兹乃众目所归,不待较而可得矣。」
《国语辞典》:引人侧目(引人侧目)  拼音:yǐn rén cè mù
引来他人斜视的目光。常指不好的事情。如:「他俩当众在街头互相拉扯、叫骂,难怪会引人侧目。」
《漢語大詞典》:兜眵
谓目光昏暗无神。 清 钱谦益 《〈陈鸿节诗集〉叙》:“﹝余﹞素髮被领,两目兜眵,观 鸿节 而吾衰可知也。”
分類:目光昏暗
《漢語大詞典》:洞隐烛微(洞隱燭微)
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 马建忠 )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亦作“ 洞幽烛微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要使作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那就必须像 鲁迅 先生那样,具有在他那个时代来说是先进的、革命的世界观,具有高瞻远瞩,洞幽烛微的慧眼。”
《漢語大詞典》:洞幽烛远(洞幽燭遠)
形容目光犀利而深远。 明 吴承恩 《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有洞幽烛远之明,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
《國語辭典》:戟指怒目  拼音:jǐ zhǐ nù mù
伸出手指指人,眼睛圆睁瞪人。形容怒骂的神态。如:「他气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戟指怒目,痛骂他那败坏门风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