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提比
明 清 盛行之八股文中的一部分。 闻璧 《八股文种种》:“所谓八股,是一篇文章分为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
《国语辞典》:福州评话(福州评话)  拼音:fú zhōu píng huà
流行于福建省福州一带的曲艺。清光绪年间颇盛行。说唱并用,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八字句,不押韵。
《国语辞典》:理性主义(理性主义)  拼音:lǐ xìng zhǔ yì
一种哲学思想,盛行于欧洲大陆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反对权威,主张凡事要用理性来判断,而此种能力是天生的,并非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其主要的思想家有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比诺莎、德国的莱布尼兹。
《国语辞典》:汽车电影院(汽车电影院)  拼音:qì chē diàn yǐng yuàn
五○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停车场代替观众席的露天电影院。银幕上的影像是无声的,观众必须把扩音器取下来装在汽车里,才能听见银幕上的对话与音响。
《国语辞典》:斯多噶学派(斯多噶学派)  拼音:sī duō gé xué pài
古希腊罗马时代哲学的一派。盛行于西元前四世纪至西元前三世纪间,由芝诺(Zeno)创始。混合早期希腊哲学、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思想,将哲学分成理则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三部分,以伦理学为重心。主张德性高过一切,必须克己禁欲。
《国语辞典》:洛可可美术(洛可可美术)  拼音:luò kě kě měi shù
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的一种美术风格。其特徵为华丽、纤细、轻巧的装饰;喜用曲线与金碧辉煌的色彩。在美术史上是介于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之间。
《国语辞典》: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  拼音:yuān yāng hú dié pài
于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盛行于上海的一支文学流派。因其作品多描述男女之间情事,犹如「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故称为「鸳鸯蝴蝶派」。
《国语辞典》:新康德主义(新康德主义)  拼音:xīn kāng dé zhǔ yì
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期,盛行于德国等地的哲学流派。创始人为李普曼和朗格,取康德之根本研究而自成体系,特别著重于康德之理性批判的精神。
《国语辞典》: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  拼音:xīn gǔ diǎn zhǔ yì
十八世纪后半至十九世纪前半,盛行于欧洲的艺术复古热潮。起因于西元一七四八年后,在罗马相继发掘出庞贝等遗址。认为艺术不应为个人情感的表现,而应重于秩序井然的整洁形式及均衡和谐、冷静明确的表现与追求。此种论点正与拿破崙对古罗马的崇拜与认同不谋而合。德、法为此一复古风的重镇。
《国语辞典》: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  拼音:chāo xiàn shí zhǔ yì
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盛行的文学、艺术运动。主要启发于早期达达主义运动。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实践非常强调方法论与体验的探索,并强调艺术作品是促进人的心理研究和发掘的手段。超现实主义以诗和绘画为主,反对理性主义、自然主义,以梦、潜意识、不合理的精神状态为内容,呈现具体且大胆的创作。其受佛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很大。
《国语辞典》:超写实主义(超写实主义)  拼音:chāo xiě shí zhǔ yì
六○年代后期到七○年代中期,盛行于美国及西欧的新艺术运动。强调逼真,以纯客观的方式重现现实,描写生理细节,丝丝入扣。知名的画家有克里斯多、唐迪克、却克洛斯、马克利因、莫利等。超写实主义的近源,可追溯至西元一九六○年法国批评家雷斯塔尼及克莱因等人组成的艺术团体宣言,他们所倡导的新写实主义,目的即在于把艺术回归实在世界,表现生活环境或行为。也称为「摄影写实主义」。
《国语辞典》:庄园制度(庄园制度)  拼音:zhuāng yuán zhì dù
一种封建制度下的经济体系。盛行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至宋朝期间,以及西方的罗马帝国结束时到十三世纪期间。这种经济型态是由拥有一大片土地的领主,管理一群农奴为其耕作,作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日本早期也有类似的制度。
《国语辞典》:砖画(砖画)  拼音:zhuān huà
一种盛行于汉代的绘画技术。在砖块上刻绘图形作为装饰。多嵌于墓中,以追念先人。砖的形状及图象组合依所在位置而异。如位于门楣或梁的部分采长方形,山形墙则采三角形。洛阳附近八里台及四川均曾发掘此类画砖出土。也称为「画象砖」、「画像砖」。
《国语辞典》:荒谬剧(荒谬剧)  拼音:huāng miù jù
一种盛行于五○及六○年代的戏剧流派。西元一九四七年兴起于法国,主要开创者为伊奥涅斯柯(Ionesco)、贝克特(Beckett)。此派摒弃寻常的戏剧手法,改采非写实的形式,否定语言的传达功能及戏剧的一切规律,甚至全盘否定了人生。本来应该是很沉痛的戏剧,却往往令观众觉得可笑、怪诞、苦涩、惊异与荒谬,颇能发人省思。代表作品如贝克特的《等待果陀》。
《国语辞典》:画像石(画像石)  拼音:huà xiàng shí
盛行于汉代的画像雕刻艺术品。在砌筑祠堂、墓室的石块上绘画摹刻,作为装饰。内容包含历史人物、神仙故事、生活实况。结构有力,造型质朴,以山东肥城孝堂山祠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