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0,分2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盗贼
寇盗
大盗
盗蹠
贼盗
强盗
盗发
盗窃
奸盗
狗盗
侵盗
盗名
盗区
盗据
巨盗
《國語辭典》:盗贼(盜賊)  拼音:dào zéi
强盗窃贼。《周礼。天官。小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像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漢語大詞典》:寇盗(寇盜)
(1).盗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 清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
(2).侵扰劫掠。《史记·大宛列传》:“ 昆明 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 汉 使,终莫得通。”后汉书·班超传:“往者 匈奴 独擅 西域 ,寇盗 河西 , 永平 之末,城门昼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选补:“ 兴元 元年,改吏部侍郎往 洪州 知选事,时京师寇盗之后,天下旱蝗,穀价翔贵。”
《國語辭典》:大盗(大盜)  拼音:dà dào
强行掠夺别人财物的人。如:「近来到处横行的蜘蛛大盗,令大厦住户恐惧不已。」
《國語辭典》:盗蹠(盜跖)  拼音:dào zhí
相传为古代的大盗,生性暴虐,横行天下。后用以形容残暴的人。《荀子。劝学》:「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蹠也。」《红楼梦》第七九回:「未免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蹠的性气,爱自己尊若菩萨,待他人秽如粪土。」也作「盗蹠」。
《漢語大詞典》:贼盗(賊盜)
(1).指偷窃、劫夺财物的人。管子·七法:“姦民伤俗教,贼盗伤国众。” 尹知章 注:“盗贼之人,常欲损败於物也。” 晋 张载 《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清 阎尔梅 《万佛阁募缘疏》:“百姓妇女,市儿贼盗,转相煽惑,姦藏祸深。”
(2).谓偷窃、劫夺财物。隋书·西域传·漕国:“国法严整,杀人及贼盗皆死。”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三折:“你既管着风火贼盗,有 李庆安 人命公事,你怎生不捉拿?”红楼梦第七三回:“贼盗事小,倘有别事,略沾带些,关係非小!这事岂可轻恕?”
(3).指阴谋祸乱。春秋·桓公十五年“ 郑伯突 出奔 蔡 ” 晋 杜预 注:“ 突 既篡立,权不足以自固,又不能倚任 祭仲 ,反与小臣造贼盗之计,故以自奔为文罪之也。”
《國語辭典》:强盗(強盜)  拼音:qiáng dào
1.用暴力胁迫,强夺他人财物的人。《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路上遇见强盗,把我的衣裳行李都打劫去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出了界,卸了我们干系,那怕他半路上被强盗宰了呢?」
2.书名。德国剧作家席勒著的第一部剧本,西元一七八一年出版,初演于一七八二年。描写伯爵之子,因不见谅于父,落草为寇,杀妻自首的故事。形式自由,情节动人。
《漢語大詞典》:盗发(盜發)
(1).私下非法发掘。史记·酷吏列传:“会人有盗发 孝文 园瘞钱,丞相 青翟 朝,与 汤 约俱谢。”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娥 比舍有 蔡仲 ,闻 娥 富,谓殯当有金寳,乃盗发冢,求金。” 清 洪颐煊 《校正〈穆天子传〉序》:“穆天子传六卷, 晋 太康 二年, 汲县 民盗发 魏襄王 墓中所得竹书也。”
(2).私自开拆;私下泄露。后汉书·窦武传:“ 瑀 盗发 武 奏。”宋书·郑鲜之传:“上言传詔 罗道盛 輒开牋,遂盗发密事。”
《國語辭典》:盗窃(盜竊)  拼音:dào qiè
窃取偷拿。《大宋宣和遗事。贞集》:「污辱六宫,捕系宗室,盗窃禁中之物。」
《漢語大詞典》:奸盗(姦盜)
亦作“姧盗”。亦作“奸盗”。
(1).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汉书·地理志下:“ 沛 楚 之失,急疾顓己,地薄民贫,而 山阳 好为姦盗。” 汉 王充 论衡·幸偶:“或姧盗大辟而不知,或罚赎小罪而发觉。” 戚 本《石头记》第七三回总评:“一篇姦盗邪淫文字,反以《四子书》《五经》《公羊》《穀梁》、 秦 汉 诸作起,以太上感应篇结,彼何心哉!”
(2).奸人盗贼。后汉书·韩棱传:“ 棱 发擿姦盗,郡中震慄。”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南望 春申 ,东瞻 孟尝 ,袤界 薛邑 ,境边 山阳 ,逆旅行舍,姦盗所藏。”南史·王准之传:“威惠兼举,姦盗屏跡,富商野次。”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
《國語辭典》:狗盗(狗盜)  拼音:gǒu dào
窃贼。《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强兼并者曰鲸吞,为小贼者曰狗盗。」
《漢語大詞典》:侵盗
(1).侵犯劫夺。史记·匈奴列传:“於是戎狄或居于 陆浑 ,东至於 卫 ,侵盗暴虐中国。”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三年:“五月, 匈奴 右贤王入居 河南 地,侵盗 上郡 保寒蛮夷,杀掠人民。”
(2).侵占盗窃。后汉书·淳于恭传:“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 宋 曾巩 《责将制》:“发人採金,无出入之籍,有侵盗之形。”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谢芗泉之疏阔:“财物奢荡,一任僕人侵盗,毫不介意。”
《漢語大詞典》:盗名(盜名)
(1).窃取名声。荀子·不苟:“是姦人将以盗名於晻世者也。” 杨倞 注:“姦人盗富贵贫贱之名於昏闇之世。晻,与暗同。” 汉 焦赣 《易林·大畜之益》:“虐众盗名,雄鷄折颈。” 宋 晁补之 《沉丘县学记》:“好更张喜事者,乃始务修此以盗名於众人不为之中。” 明 方孝孺 《默山精舍记》:“苟无其道而乐居乎位,是窃禄也;不以其道而自肆於隐,是盗名也。” 清 曾国藩 《日记·省克》:“写此册而不日日改过,则此册直盗名之具也!”
(2).盗贼之名。 宋 龚开 《宋江三十六人赞序》:“彼 跖 与 江 ,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跡而无讳者也。”
《漢語大詞典》:盗区(盜區)
盗贼藏身、活动的地区。新唐书·藩镇宣武彰义泽潞传赞:“ 唐 中衰,姦雄圜睨而奋,举 魏 、 赵 、 燕 之地,莽为盗区,挐叛百年,夷狄其人,而不能復。” 金 麻九畴 《跋范宽〈秦川图〉》诗:“兴亡自取不足吁,可怜神州为盗区。” 元 袁桷 《萧御史家传》:“弱冠试吏,调 永丰 丞, 永丰 多盗区,跡巢穴僇之,丞以治称。” 清 顾炎武 《答李紫澜书》:“於是四皓之 商颜 , 刘阮 之 天姥 ,凡昔日兵革所不经,高真之所託跡者,无不为戎藪盗区。”
《漢語大詞典》:盗据(盜據)
割据;强占。旧唐书·罗威传:“ 田承嗣 盗据 相 、 魏 、 澶 、 博 、 卫 、 贝 等六州。” 宋 王安石 《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 至道 中, 李继迁 盗据 河西 银 夏 等州。”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行盐:“ 元 末之 张士诚 以监徒而盗据 吴会 。” 杨笃生 《新湖南》第二篇:“ 湖南 者,吾辈之家室也,一旦为他人盗据,将托宿于何所?”
分類:割据强占
《国语辞典》:巨盗(巨盗)  拼音:jù dào
大盗。《庄子。外篇。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韩非子。守道》:「大勇愿,巨盗贞,则天下公平,而齐民之情正矣。」
分类: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