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盗啼(盜啼)
鸡不正常地啼叫。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鸡:“若黄昏独啼者,主有火患,谓之盗啼。”
分類:正常啼叫
《漢語大詞典》:盗挖(盜穵)
私自偷挖。穵,通“ 挖 ”。清史稿·河渠志一:“ 桃源 姦民 陈瑞 因河水盛涨,纠众盗穵 于家湾 大堤,放淤肥田,致决口宽大,掣全溜入湖。”
分類:私自
《國語辭典》:盗亦有道(盜亦有道)  拼音:dào yì yǒu dào
要成为一个大盗,也有其须具备的才能与原则。语出《庄子。胠箧》:「故蹠之徒,问于蹠曰:『盗亦有道乎?』」后指盗贼也有一定的规矩与原则,不随意盗窃他人财物。《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等传。赞曰》:「其间亦假仁义,礼贤才,因之擅王僭帝,所谓盗亦有道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英雄从古轻一掷,盗亦有道真堪述。」
分類:道义
《漢語大詞典》:盗玉窃钩(盜玉竊鉤)
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玉,贵物;钩,贱物。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吏条陈》:“ 盛宣怀 不过一邮传部大臣耳,儻使处於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鉤,何事尚不可为。”
《國語辭典》:盗怨主人(盜怨主人)  拼音:dào yuàn zhǔ rén
比喻奸邪者怨恨正直的人。汉。刘向《说苑。卷一○。敬慎》:「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也作「盗憎主人」。
《國語辭典》:盗憎主人(盜憎主人)  拼音:dào zēng zhǔ rén
盗贼憎恨物主对己设立防禦,以致不能获得财物。后即以此比喻奸邪者怨恨正直的人。《左传。成公十五年》:「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也作「盗怨主人」。
《漢語大詞典》:盗贼公行(盜賊公行)
谓盗贼公开作案,无所忌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夭厉不戒。”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盗贼自知不死,既轻犯法,而人户亦忧其復来,不敢告捕,是致盗贼公行。” 明 方孝孺 《潼关》诗:“ 潼关 将军才且武,五千士卒健於虎;朝廷养汝为阿谁,盗贼公行如不睹。”亦作“ 盗窃公行 ”。 宋 王十朋 《论林安宅札子》:“事无大小皆委於吏,狱讼繁兴而不能决,盗窃公行而不能治。”
《漢語大詞典》:盗贼课(盜賊課)
古代考核地方官吏侦破盗案、捕获盗贼成绩的制度。汉书·尹翁归传:“京师畏其威严, 扶风 大治,盗贼课常为三辅最。”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盗贼课:“史记·酷吏传 武帝 作‘沉命法’,曰羣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小吏畏诛,虽有盗不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其不言。故盗贼寖多,上下相为匿,以文辞避法焉。此 汉 世所名为盗贼课,而为法之敝已尽此数言中焉。”亦省称“ 盗课 ”。清史稿·李卫等传论:“ 世宗 以综覈名实督天下,肃吏治,严盗课。”
《國語辭典》:盗憎主人(盜憎主人)  拼音:dào zēng zhǔ rén
盗贼憎恨物主对己设立防禦,以致不能获得财物。后即以此比喻奸邪者怨恨正直的人。《左传。成公十五年》:「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也作「盗怨主人」。
《高级汉语词典》:盗蹠下惠
蹠和柳下惠,两人虽是兄弟,但蹠被诬为大盗,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
《國語辭典》:盗钟掩耳(盜鐘掩耳)  拼音:dào zhōng yǎn ěr
有人得到一口钟,想要背走,但因巨大无法背负,想击毁它,但撞击时有钟声,恐怕他人听到声音来抢夺,于是掩上耳朵。典出《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比喻自欺欺人。《旧唐书。卷二○。哀帝本纪》:「立嗣君于南面,毙母后于中闱,黄门与禁旅皆歼,宗室共衣冠并殪,复又盗钟掩耳,嫁祸于人。」也作「盗铃掩耳」、「窃铃掩耳」、「塞耳盗钟」、「塞耳偷铃」、「掩耳盗铃」、「掩耳盗钟」、「掩耳偷铃」。
分類:自己欺骗
《漢語大詞典》:递盗(遞盜)
谓转移偷盗之物。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前日教 张千 买了个小廝,执着银唾盂,还不勾一两日,他将唾盂儿不见了。必然递盗与他大的拿去。”
分類:转移偷盗
《國語辭典》:抵盗(抵盜)  拼音:dǐ dào
偷窃。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你与我这把刀子,奶奶不知,叔叔也不知,久已后俺兄弟带出这把刀子来,则道春香抵盗了杨家的家私哩。」《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事不宜迟,莫叫他把家事都抵盗与女儿去了,我们才屁出了掩臀。」
分類:窃取偷盗
《漢語大詞典》:陈实遗盗
《后汉书。陈寔传》:"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實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因以"陈實遗盗"为以仁德感动窃贼弃恶从善之典故。
分類:梁上
《國語辭典》:陈寔遗盗(陳寔遺盜)  拼音:chén shí wèi dào
东汉陈寔以丝绢布匹赠送藏于屋梁上的盗贼。典出《后汉书。卷六二。陈寔传》。后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如:「他以诚心义气感化宵小流氓,导之于正途,可谓深具陈寔遗盗的精神。」
《漢語大詞典》:强盗骨(强盜骨)
指锁骨。旧时抓获强盗后,多用铁丝穿其锁骨,以防逃脱,故称。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黄克强长沙革命之失败》:“ 马福益 被捕时,用铁练锁其肩骨,俗名强盗骨,以刀洞穿肩骨,繫之以练,解至 长沙 ,观者如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