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贼犯(賊犯)
盗窃犯。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生]老黄门,俺是箇贼犯!” 清 张集馨 《道咸宦海见闻录·己亥四十岁》:“奉委查办 寧远 贼犯 姚武 抢劫一案,亦係言官参奏。”《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我老爷把重要贼犯交你看管,你胆敢将他凌虐至死!”
分類:盗窃
《國語辭典》:盗卖(盜賣)  拼音:dào mài
盗窃他人或公众物品,并加以销售。如:「公家机关的物品,有时会被品行较差的员工盗卖。」
《漢語大詞典》:赃状(贓狀)
贪污盗窃等的罪状。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君因》:“就 恂 素为官速谤,当便入传,引见詰问,纠其赃状,以时列闻。”《北史·元澄传》:“往年在州,於大市鞭杀五人,及检赃状,全无寸尺。”太平广记卷三六五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宫山僧:“赃状无据,法吏终无以成其狱也。”
《國語辭典》:盗劫(盜劫)  拼音:dào jié
窃取强夺。如:「社会不安定,盗劫事件,时有所闻。」
《国语辞典》:鼕鼕鼓  拼音:dōng dōng gǔ
唐时街角悬鼓,于夜间敲击,可用来防备盗窃。《新唐书。卷九八。马周传》:「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鼕鼕鼓』。」
《漢語大詞典》:五反
一九五二年,在我国各城市进行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群众运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七:“虽然经过五反运动,和过去情况不同了,可是铁算盘还是铁算盘!”
《漢語大詞典》:行盗(行盜)
进行盗窃。《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太平广记卷一九一引 唐 刘恂 岭表录异·麦铁杖:“ 麦铁杖 , 韶州 翁源 人也,有勇力,日行五百里。初仕 陈 朝,常执繖随驾,夜后,多潜往 丹阳郡 行盗。”
分類:盗窃
《國語辭典》:真赃(真贓)  拼音:zhēn zāng
盗窃的原物。《福惠全书。卷二。莅任部。看须知》:「夥党有无拿获,真赃有无起认,申报某衙门。」
分類:盗窃原物
《漢語大詞典》:钞盗(鈔盜)
亦作“ 钞盗 ”。 抢劫,盗窃。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其餘大者万餘人,小者数千人更相钞盗。” 唐 元稹 《蛮子朝》诗:“夜防钞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周官》射鸟氏宾客会同,以弓矢欧鸟鳶,则鳶之善钞盗有自来矣。”
分類:抢劫盗窃
《漢語大詞典》:盗徒(盜徒)
亦作“盗徒”。
(1).犯有盗窃罪的役徒。后汉书·张酺传:“长吏有杀盗徒者, 酺 輒案之,以为令长受臧,犹不至死,盗徒皆飢寒佣保,何足穷其法乎!”
(2).盗贼。 梁羽生 《萍踪侠影》第三回:“﹝ 云蕾 ﹞打定主意,想去跟踪这两个盗徒。”
《漢語大詞典》:盗财(盜財)
(1).盗窃财物。《淮南子·说山训》:“以非义为义,以非礼为礼,譬犹倮走而追狂人,盗财而予乞者。”宋史·刑法志二:“臣闻敕下 京东 、 西 灾伤州军,如贫户以饥偷盗斛斗因而盗财者,与减等断放,臣窃以为非便。”
(2).盗贼的财物。 清 袁枚 《复两江制府策公问兴革事宜》:“且以忠恕之道待捕役,势有不得不取盗财者。”
《漢語大詞典》:盗主(盜主)
指盗窃主人财物罪。 秦 律规定盗窃主人财物罪处以黥为城旦之刑。 睡虎地 秦 墓竹简《法律答问》:“人奴妾盗其主之父母,为盗主,且不为?同居者为盗主,不同居不为盗主。”
《漢語大詞典》:盗迹(盜跡)
盗贼的行迹;盗窃的痕迹。 宋 龚开 《宋江三十六人赞序》:“彼 跖 与 江 ,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跡而无讳者也。” 元 袁桷 《邢氏先茔碑铭》:“檄君以问,入其室,左右视验,实无有盗跡。” 元 袁桷 《同知乐平州事许世茂墓志铭》:“其治 婺源 ,益自振剔,絶蔓探疑,明以近民,而盗跡不敢入境。”
《漢語大詞典》:私赃(私贓)
指私自贪污受贿或盗窃所得的财物。金史·食货志四:“上曰:‘虽非私赃,而贫民亦被其害,若止从赎,何以惩后。’”
《國語辭典》:攘盗(攘盜)  拼音:ráng dào
盗窃、劫夺。《资治通鉴。卷一三八。齐纪四。武帝永明十一年》:「陛下亲御六师,将远清江表,今始行至此,而小人已为攘盗,不斩之,何以禁奸!」
分類:盗窃抢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