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党狱(黨獄)
(1).古代指监禁、诛杀党人。 明 高启《咏隐逸·陈留老父》:“ 汉 衰党狱起,朝柄在刑餘。”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宋 曾以道学替 金 元 治心, 明 曾以党狱替 满清 箝口。”
(2).指逮捕、杀戮反对党成员。 邹鲁 《洪宪之役》:“溯自二年讨 袁 军失败, 袁世凯 大兴党狱,党人死者甚多,非党员被诬者亦不少。”
《漢語大詞典》:寄禁
寄押,监禁。 宋 苏辙 《乞放市易欠钱状》:“市易之法,欠户拖延日久,或未见归者及无家业之人,皆差人监逐,遇夜寄禁。”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国初救弊:“ 江州 司理院自正月至二月,经过寄禁罪人,计三百二十四人。”
分類:监禁
《國語辭典》:禁所  拼音:jìn suǒ
囚禁人犯的地方。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诗。序〉:「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漢語大詞典》:讼系(訟繫)
被控告而监禁、下狱。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其令八岁以下、八十以上及孕子未乳当鞫繫者,无讼繫之。”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乡人聚观,饮酒醉又殴击,往往因此又致讼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 成 自经讼繫,世情尽灰,招 周 偕隐。”
《國語辭典》:拘禁  拼音:jū jìn
1.拘捕监禁。《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自此稍得其夫妇相顾,颇缓拘禁。」《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将我打一顿毒棒,拘禁在监。」
2.拘束管制。元。乔吉〈小桃红。日高犹自睡沉沉〉曲:「不成闲愁厮拘禁,恋香衾。」也作「拘管」。
《國語辭典》:拘役  拼音:jū yì
法律上指一日以上,不满两个月之短期自由刑。
《漢語大詞典》:拘累(拘纍)
亦作“ 拘縲 ”。监禁,囚禁。 唐 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干纪之姦不战而拘纍,彊梁之凶销鑠缩栗,迎风而委伏。”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二:“偶寻长街柳阴吟咏,忽被都虞候拘縲数日。” 章炳麟 《熊成基哀辞》:“又逾年, 炳麟 至自京师,茇舍 长春 ,以治简书,所寝之室,则君拘纍时故处也。”
分類:监禁囚禁
《漢語大詞典》:囚室
监禁犯人的小室。例如:住在囚室中。
分類:监禁犯人
《漢語大詞典》:勾钉(勾釘)
拘捕监禁。 宋 沈辽 《东上阁门使康州刺史陶公传》:“选 阳朔 令,治甚有威惠,其教民不以勾钉为能。”
分類:拘捕监禁
《國語辭典》:死囚牢  拼音:sǐ qiú láo
监禁死刑犯的监牢。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有王大、王二、王三下在死囚牢中,与我拿将他三个出来。」《水浒传》第三九回:「宋江吃打得两腿走不动。当厅钉了,直押赴死囚牢里来。」
《國語辭典》:在押  拼音:zài yā
将嫌犯拘留监禁。如:「在押嫌犯」、「『一人在押,十人在途』,说明了羁押对嫌犯及其家人亲朋的影响。」
《漢語大詞典》:臧锢(臧錮)
谓因收受贿赂而被监禁。《后汉书·杨震传》:“宰司辟召,承望旨意,招来海内贪污之人,受其货赂,至有臧錮弃世之徒復得显用。” 李贤 注:“有臧贿禁錮之人也。”
《漢語大詞典》:禁劾
(1).监禁问罪。 晋 潘岳 《马汧督诔》:“而 雍州 从事忌 敦 勋効,极推小疵,非所以褒奬元功,宜解 敦 禁劾,假授。”
(2).犹克制,制约。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符籙之用,充志壹神以通驭万灵,禁劾百物。”
《漢語大詞典》:监候(監候)
封建时代天文官署的属官。《隋史·百官志下》:“太史监候……为从九品。”新唐书·百官志二:“司天台……五官监候三人,正八品下。”明史·职官志三:“钦天监……五官正推历法,定四时。司历、监候佐之。”
《漢語大詞典》:监籍(監籍)
监禁籍没。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事既该十恶大逆,罪合当万剐凌迟,愿把臣全家监籍,乞将臣九族诛夷。”
分類:监禁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