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监抚(監撫)
(1).监察安抚。诗·大雅·常武“大师皇父,整我六师” 唐 孔颖达 疏:“命为太师之公者,皇父使之监抚军众。” 唐 杜牧 《周元植除凤翔监军制》:“控 秦 塞之西,扼 胡 苑之左,乃睠 岐 陇 ,为国藩墙,命以监抚,宜崇班秩。” 清 沈复《浮生六记·中山记历》:“本岛能 中山 语者,给黄帽,为酋长,岁遣亲云上,监抚之,名奉行官。”
(2).指监国、抚军,为太子的职责。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皇上垂拱巖廊,积成庶务,式总万机,副是监抚。”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彤闈问竖,礼崇监抚之威;黼席兴贤,义极君亲之爱。”旧唐书·韦皋传:“伏望权令皇太子监抚庶政,以俟圣躬痊平。”
《漢語大詞典》:豸衣
(1).古时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官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 明 归有光 《送福建按察司王知事序》:“乃除为 福建 按察司知事。知事於州倅,品秩为降。然衣豸衣,自郡守二千石皆与抗礼,於外省为清阶。”
(2).借指御史。 明 唐顺之 《丹阳别王道思》诗:“卧病不知久,见君三徙官。还将鶡冠贱,来伴豸衣欢。”
《國語辭典》:监事(監事)  拼音:jiān shì
在团体中负责监督工作的人。如:「他在工会担任监事的职务。」
《漢語大詞典》:豸袍
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 明 金白屿 《端正好·送叶泮西内台》套曲:“美才只合为时用,豸袍宽满面春风。”
《國語辭典》:警察  拼音:jǐng chá
依法维持公共秩序、保护社会安宁、促进人民福利为主要任务的人。
《漢語大詞典》:宪曹(憲曹)
古时中央机构中掌管监察的部门。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君三承辟命,再摄宪曹,八典戎旅,五司藩翰。”
《漢語大詞典》:防察
监察禁止;伺察防备。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请限商人盐纳官后,不得輙於诸军诸使觅职……请令所在官吏严加防察。如有违犯,应有资财,并令纳官。”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硕 见诸胡浸盛,阴劝 轨 宜加防察,由是与户部尚书 安脩仁 有隙。”
《漢語大詞典》:护戎(護戎)
指监察军务的官员。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莫欲謁护戎否?若謁,即须先言,当为其歧路耳。”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跃鱼见木石中:“ 徐州 护戎 陈皋 供奉,行田间遇开墓者,得玛瑙盂。”
《漢語大詞典》:秋宪(秋憲)
(1).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 唐 孙逖 《赠韦侍御等诸公》诗:“秋宪府中高唱入,春卿署里和歌来。” 唐 贾至 《授宋晦屯田员外郎制》:“俾迴秋宪之威,以佐冬官之属。”
(2).刑法。陈书·蔡景历传:“宜寘刑书,以明秋宪。”
《國語辭典》:五院  拼音:wǔ yuàn
1.现代政治中指中央政府的统治权分别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加以行使。
2.古代政治指唐以后的官制,称监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为「五院」。
《國語辭典》:风言(風言)  拼音:fēng yán
传闻。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悬身井半,风言沸腾,尺水丈波,古今常事。」《歧路灯》第一○二回:「忽听一个风言,说场中搜出夹带来了。」
《國語辭典》:风闻言事(風聞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把传闻的事情向上级报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漢語大詞典》:宪长(憲長)
古代中央监察机关的首长。如 秦 汉 以来御史台中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 明 清 都察院的都御史。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三:“ 寳元 中,御史府久闕中丞。一日, 李淑 召对, 仁宗 偶问以宪长久虚之故…… 许公 奏曰:‘中丞者,风宪之长,自宰相而下,皆得弹击,其选用,当出圣意。’”明史·饶伸传:“礼部侍郎 于慎行 以 大壮 文独劣,拟乙置之。都御史 吴时来 及 朝阳 不可…… 时来 附权蔑纪,不称宪长。”
《漢語大詞典》:监祠(監祠)
监察祭祀。 唐 柳宗元 《监祭使壁记》:“礼与敬皆足,而后祭之义行焉。周礼祭僕视祭祀有司百官之戒具,诛其不敬者。 汉 以侍御史监祠。”
分類:监察祭祀
《漢語大詞典》:监市(監市)
(1).管理市场的牙人。庄子·知北游:“正 获 之问於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2).监察市场。宋史·太宗纪一:“辛巳,侍御史 赵承嗣 坐监市征隐官钱,弃市。”
《漢語大詞典》:镇监(鎮監)
镇守监察。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汉武帝 诛 吕嘉 ,开九郡,设 交阯 刺史以镇监之。”明史·周玺传:“宂员方革復留,镇监撤还更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