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洋底盆地  拼音:yáng dǐ pén dì
介于大陆边缘和中洋脊之间的广大海底部分。地形颇为复杂,可包括深海平原、深海丘陵、海洋隆起和海底山等地形。
《国语辞典》:巴黎盆地  拼音:bā lí pén dì
Paris Basin
地名。位于法国北部,南为中央高原,西临阿摩里卡丘陵,东有佛日山、阿登高原和莱因兰山。塞纳河流贯其间,首都巴黎位于其中。
《国语辞典》: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拼音:chái dá mù pén dì
地名。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北部与东北部环绕著祁连山,西北部是阿尔金山,南部是昆崙山。东西长约八百五十公里,南北宽最长约二百五十公里。海拔高度介于二千六百到三千公尺间,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温带沙漠气候。盆地内沙漠、盐湖、咸水沼泽遍布。蒙古语「柴达木」即「盐泽」。有煤、石油、盐碱和石膏等矿产。境内日照长,资源丰足,有「聚宝盆」之称。
《國語辭典》:大盆地  拼音:dà pén dì
美国西部大沙漠区,因河流、湖泊不能外泄,故称为「大盆地」。面积约有四十二万平方公里,盆底为海拔一千三百至一千八百公尺。地跨加州、爱荷华州、内华达州、奥勒冈州、犹他州、怀俄明州。
《國語辭典》:大洋盆地  拼音:dà yáng pén dì
海底中深度在三千公尺至六千公尺,坡度平缓的盆地。各大洋并非一整个的盆地,其中也有隆起与海岭的存在,因此分割成几个海盆。
《漢語大詞典》:大自流盆地
亦称“澳大利亚大盆地”。在澳大利亚中东部。面积约17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地下广布承压水层,储有大量地下水。
《国语辞典》:乌日(乌日)  拼音:wū rì
地名。为台中市辖的一个区。位于台中盆地西部,大肚溪与大里溪交会处。高铁台中站设置于此。
《国语辞典》:六龟(六龟)  拼音:liù guī
地名。隶属高雄市六龟区,为中央山脉脚下的丘陵盆地,颇适合种茶,为具有开发价值的乌龙茶产区。境内红小溪彩蝶谷为著名的风景区。
《国语辞典》:海盆  拼音:hǎi pén
海底盆地。一般深度约在海面下二千五百公尺到六千公尺之间,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国语辞典》: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  拼音:zhǔn gá ěr pén dì
地名。位于新疆北部,天山以北和阿尔泰山间的盆地,俗称为「北疆」。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面积约三十八万平方公里,高度约在六百至一千五百公尺之间。中部为沙漠,周围多绿洲,草原较广,畜牧业发达。
《國語辭典》:塔里木盆地  拼音:tǎ lǐ mù pén dì
地名。位于新疆南部,介于天山、帕米尔高原、昆崙山之间的椭圆形盆地,西高东低,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维吾尔语为可耕之意,盆地四周,有许多绿洲,形成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也称为「南疆」。
《国语辞典》:四川盆地  拼音:sì chuān pén dì
地名。位于长江上游、中部高原盆地区的中部,长江经盆地南部横贯东流。首都成都位于其中。也称为「红盆地」。
《漢語大詞典》:盐沼(鹽沼)
含有大量盐分的沼泽地带。如我国 柴达木盆地 ,及滨海或大河三角洲前端,都可形成盐沼。
《国语辞典》:墨西哥城  拼音:mò xī gē chéng
Mexico city
城市名。墨西哥的首都,位于国境中部高原的盆地中,高度二千二百六十六公尺,以地势高,气候凉爽适中著称,是世界有名的高地都会。
《国语辞典》:洛伊盆地  拼音:luò yī pén dì
地名。由河南省的洛水、伊水顺伏牛山北坡而下所冲积成的盆地。洛阳为其中心,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形势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