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典故(续上)
鲐皮
五羊皮(又作:五羖皮)
妍皮痴骨
竹皮冠
典故 
鲐老


《尔雅》卷一《释诂》
「黄发、齯齿、鲐背、耇。老,寿也。」晋·郭璞注:「鲐背,其背如鲐鱼。」宋·邢炳疏:「舍人曰:老人气衰,皮肤消瘠,背若鲐鱼。」

例句

鲐皮识仁惠,丱角知腼耻。 李贺 昌谷诗

笑云鲐老不为礼,飘萧雪鬓双垂颐。 郑嵎 津阳门诗

典故   
五羖赎

相关人物
晋献公
 
百里傒


《孟子注疏》卷九下〈万章章句上〉~72~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史记》卷五〈秦本纪〉~86~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馀。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简释

五羖赎:咏求贤。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长怀五羖赎,终著九州箴。”


例句

长怀五羖赎,终著九州箴。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李白 南都行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李白 鞠歌行

百里奚身悲甚似,五羊皮价敢全轻。 李群玉 薜侍御处乞靴

时讹轻五羖,俗浅重三缄。 皮日休 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

典故
妍皮痴骨


《晋书》卷一百二十八〈慕容超载记〉~375~
慕容超字祖明,德兄北海王纳之子。苻坚破邺,以纳为广武太守,数岁去官,家于张掖。德之南征,留金刀而去。及垂起兵山东,苻昌收纳及德诸子,皆诛之,纳母公孙氏以耄获免,纳妻段氏方娠,未决,囚之于郡狱。狱掾呼延平,德之故吏也,尝有死罪,德免之。至是,将公孙及段氏逃于羌中,而生超焉。年十岁而公孙氏卒,临终授超以金刀,曰:「若天下太平,汝得东归,可以此刀还汝叔也。」平又将超母子奔于吕光。及吕隆降于姚兴,超又随凉州人徙于长安。超母谓超曰:「吾母子全济,呼延氏之力。平今虽死,吾欲为汝纳其女以答厚惠。」于是娶之。超自以诸父在东,恐为姚氏所录,乃阳狂行乞。秦人贱之,惟姚绍见而异焉,劝兴拘以爵位。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由是得去来无禁。德遣使迎之,超不告母妻乃归。及至广固,呈以金刀,具宣祖母临终之言,德抚之号恸。超身长八尺,腰带九围,精彩秀发,容止可观。德甚加礼遇,始名之曰超,封北海王,拜侍中、骠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开府,置佐吏。德无子,欲以超为嗣,故为超起第于万春门内,朝夕观之。超亦深达德旨,入则尽欢承奉,出则倾身下士,于是内外称美焉。顷之,立为太子。
典故

《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6~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也。
《漢語大詞典》:鲐皮(鮐皮)
代称老年人。 唐 李贺 《昌谷诗》:“鮐皮识仁惠,丱角知靦耻。”
分類:老人
《漢語大詞典》:五羊皮
见“ 五羖皮 ”。
《漢語大詞典》:五羖皮
(1).五张公羊的皮。孟子·万章上:“ 百里奚 自鬻於 秦 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 秦穆公 。”史记·秦本纪:“﹝ 秦繆公 ﹞闻 百里奚 贤,欲重赎之,恐 楚 人不与,乃使人谓 楚 曰:‘吾媵臣 百里奚 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楚 人遂与之。”两说有所不同。后因以“五羖皮”比喻出身低贱之士或微贱之物。 唐 刘禹锡 《说骥》:“繇是而言,方之於士,则八十其緡也,不犹愈於五羖皮乎?” 宋 苏轼 《送程之邵签判赴阙》诗:“从来一狐腋,或出五羖皮。”亦作“ 五羊皮 ”。 唐 李白 《鞠歌行》:“ 秦穆 五羊皮,买死 百里奚 。”
(2).借指五羖大夫。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君不见, 秦 相 五羖皮 ,去时烹鸡炊扊扅。”
《漢語大詞典》:五羖
见“ 五羖大夫 ”。
《國語辭典》:五羖大夫  拼音:wǔ gǔ dà fū
百里傒的别称。参见「百里傒」条。
分類:秦国大夫
《漢語大詞典》:五羖皮
(1).五张公羊的皮。孟子·万章上:“ 百里奚 自鬻於 秦 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 秦穆公 。”史记·秦本纪:“﹝ 秦繆公 ﹞闻 百里奚 贤,欲重赎之,恐 楚 人不与,乃使人谓 楚 曰:‘吾媵臣 百里奚 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楚 人遂与之。”两说有所不同。后因以“五羖皮”比喻出身低贱之士或微贱之物。 唐 刘禹锡 《说骥》:“繇是而言,方之於士,则八十其緡也,不犹愈於五羖皮乎?” 宋 苏轼 《送程之邵签判赴阙》诗:“从来一狐腋,或出五羖皮。”亦作“ 五羊皮 ”。 唐 李白 《鞠歌行》:“ 秦穆 五羊皮,买死 百里奚 。”
(2).借指五羖大夫。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君不见, 秦 相 五羖皮 ,去时烹鸡炊扊扅。”
《漢語大詞典》:竹皮冠
(1). 秦 末 刘邦 以竹皮所作之冠。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 刘氏 冠’乃是也。”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鹊尾冠是也。”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一名‘长冠’。侧竹皮裹以纵前,高七寸,广三寸,如板。” 明 唐顺之 《歌风台》诗:“进钱今日几万计,坐中只带竹皮冠。”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之三:“驻蹕不劳绵蕞礼,围罇仍著竹皮冠。”
(2).借指戴竹皮冠的乡野之人。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 汉高祖 一竹皮冠起田野,初不食 秦 禄,卒能除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