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10,分13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百拜
百一
百石
百计
百钱
则百
百倍
百顷
百念
百氏
半百
十百
百壶
百数
百口
《國語辭典》:百拜  拼音:bǎi bài
一种再三叩拜的古礼。后人在书简中沿用为对师友长官的敬词。《礼记。乐记》:「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汉。郑玄。注:「百拜以喻多。」
《漢語大詞典》:百一
(1).百中之一。言极难得。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下士边远,能诣闕者,万无数人;其得省治,不能百一,郡县负其如此也。” 唐 韩愈 《别知赋》:“惟知心之难得,斯百一而为收。” 宋 秦观 《奇兵策》:“提百一之士,力扛鼎而射命中者,縋山航海。” 清 王夫之 《绎思》:“固殫心竭虑而不宣其百一,抑亦盍各舒情以詔方将。”
(2).古代言灾变运数者,以阴阳代表对立面,阴为六,阳为一,互为消长。百一为阳数极点,百六为阴数极点。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七三:“未知百一穷阳数,略请先生止的看。”
(3).见“ 百一诗 ”。
《國語辭典》:百一诗(百一詩)  拼音:bǎi yī shī
诗名。三国曹魏应璩作。五言古诗。百一取百虑一失的意思。内容多讥评时事,有警示当政者的用意。
《骈字类编》:百石
汉书百官公卿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又赵广汉传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
《漢語大詞典》:百计(百計)
谓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韩愈 好奇,与客登 华山 絶峯,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慟哭, 华阴 令百计取之,乃下。” 宋 苏轼 《次韵水官》之二:“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红楼梦第九九回:“初到之时,果然胥吏畏惧,便百计钻营。” 寅半生 《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不意有 林畏庐 ( 林紓 )者,不知与 迦因 何仇,凡 蟠溪子 所百计弥缝而曲为 迦因 讳者,必欲歷补之以彰其丑。”
分類:用尽办法
《骈字类编》:百钱(百钱)
宋 苏轼 初入庐山三首 其三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分类:百钱
《漢語大詞典》:则百(則百)
语出《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毛 传:“ 大姒 十子,众妾则宜百子也。”后因以“则百”称颂多子。如 晋 刘聪 即名其所居为 螽斯则百堂 。见晋书·刘聪载记
分類:称颂多子
《國語辭典》:百倍  拼音:bǎi bèi
1.一百倍。如:「因为投资眼光精准,他的资产在两年内竟然暴增百倍。」
2.形容程度加深很多。如:「精神百倍」。《宋史。卷三六一。列传。张浚》:「天下之事,不倡则不起,三岁之间,陛下一再临江,士气百倍。」
《漢語大詞典》:百顷(百頃)
(1).一万亩。极言土地之广。汉书·王莽传下:“於是遂营 长安 城南,提封百顷。” 北周 庾信 《奉和浚池初成清晨临泛》:“千金高堰合,百顷浚源开。”
(2).地名。在今 甘肃省 境内,旧时为氐族 杨氏 世居之处。宋书·氐胡传:“ 腾 ( 杨腾 )子 驹 ,勇健多计略,始徙 仇池 。 仇池 地方百顷,因以 百顷 为号。”初学记卷八引《三秦记》:“ 仇池山 号 百顷 ,上有 百顷池 ,壁立百仞,一人守道,万夫莫向。”
《國語辭典》:百念  拼音:bǎi niàn
多种感受互相交集。比喻心情复杂。南朝梁。何逊 相送诗:「客心已百念,孤游从千里。」
《國語辭典》:百氏  拼音:bǎi shì
诸子百家。《汉书。卷一○○。叙传下》:「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氏,赞篇章。」南朝齐。孔稚圭 北山移文:「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
分類:诸子百家
《國語辭典》:半百  拼音:bàn bǎi
五十。多指人的岁数。唐。白居易 戊申岁暮咏怀诗三首之一:「穷冬月末两三日,半百年过六七时。」《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
分類:五十年龄
《骈字类编》:十百
小学绀珠见五量下
《漢語大詞典》:百壶(百壺)
泛言酒多。《诗·大雅·韩奕》:“ 显父 饯之,清酒百壶。” 唐 杨凭 《湘江泛舟》诗:“除却同倾百壶外,不愁谁奈两魂销。”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八九:“千树梨花百壶酒,共君论饮莫论诗。”
分類:酒多
《漢語大詞典》:百数(百數)
犹言上百个。吕氏春秋·精谕:“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居海上从蜻游,蜻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前后左右尽蜻也。”史记·萧相国世家:“今虽亡 曹参 等百数,何缺於 汉 ?” 晋 刘琨 《劝进表》:“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徵者,盖有百数。”
用百来计算。吕氏春秋·原乱:“三君死,一君虏,大臣卿士之死者以百数。”汉书·艺文志:“至 元始 中,徵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於庭中。”
分類:计算
《國語辭典》:百口  拼音:bǎi kǒu
1.一百人,泛指多人。《北史。卷四一。杨敷传》:「仁寿初,代高颎为尚书左仆射,赐良马十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口。」
2.全家族。《列子。说符》:「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后汉书。卷六四。赵岐传》:「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埶能相济。」
3.众口。比喻人多而声音嘈杂。《红楼梦》第五回:「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