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宰司
(1).谓百官之长,处宰辅之位者。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今观宰司之取士也,有似於 司原 之佃也。”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备宰司,民所具瞻。”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右臣叨列宰司,素无奇略,既承清问,合罄鄙诚。”
(2).主管掌理。《梁书·武帝纪中》:“建立人主,克翦昏乱。遂因时来,宰司邦国。”
《國語辭典》:待漏  拼音:dài lòu
古代群臣听漏刻入朝。后比喻将入朝时。《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帝性凝重寡言,洁修好学,每朝参待漏,或多笑语,帝独俨然。」
《漢語大詞典》:待漏院
百官晨集准备朝拜之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旧百官早朝,必立马于 望仙 建福门 外,宰相于 光宅车坊 ,以避风雨。 元和 初,始制待漏院。”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吕许公知许州》:“明日早, 张公 令院子尽般閤子内物色归家,更不趋待漏院,只就审官东院待漏。”《水浒传》第一回:“文武百官商议,都向待漏院中聚会,伺候早朝奏闻天子。”亦省称“ 待漏 ”。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时 微仲 为山陵使,行有日矣, 辙 见之待漏,语及 河 事。”
《國語辭典》:批答  拼音:pī dá
君王对臣子或长官对部属的奏疏呈文,加以批示或答覆。《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
《國語辭典》:新火  拼音:xīn huǒ
1.换季时,新取之火称为「新火」。《北史。卷三五。王慧龙传》:「以此推之,新火旧火,理应有异。」
2.唐宋时,例于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唐。杜甫〈清明〉诗二首之一:「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浮客船。」宋。苏轼〈徐使君分新火〉诗:「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
《漢語大詞典》:改火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
《漢語大詞典》:云鸟(雲鳥)
(1).相传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 少皞氏 受命有凤鸟适至,故以鸟纪事,百官师长皆以鸟为名号。见左传·昭公十七年。后以“云鸟”指两个不同的朝代。 北周武帝 《大赦诏》:“云鸟殊世,文质异时。” 唐 房晋 《对词标文苑科策》:“自 风 姜 御辩之始,树以后王君公;云鸟分司之初,承以大夫师长。”
(2).云和鸟。 宋 欧阳修 《会峰亭》诗:“野鸟窥我醉,谿云留我眠……醉醒各任物,云鸟徒留连。”
(3).高飞的鸟。《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宋 谢惠连 《连珠》:“是以高罗举而云鸟降,海人萃而水禽翔。” 唐 马戴 《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辈》诗:“同人不同北,云鸟自南翔。” 宋 苏轼 《赠杜介》诗:“应真飞锡过,絶磵度云鸟。”
(4).比喻隐士。 五代 齐己 《经费徵君旧居》诗:“高眠当圣代,云鸟未为孤。”
《漢語大詞典》:庶品
(1).犹众物,万物。《孔子家语·五仪解》:“所谓圣者,德合於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至於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
(2).指众多祭品。宋史·乐志八:“庶品丰洁,令仪雍肃。” 明沈鲸《双珠记·术士玄谋》:“扫门庭,可敬崇,祇备清羞庶品,洁诚修供。”
(3).众官,百官。品,品官。后汉书·皇甫规传:“大贼从横,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谴诫累至,殆以姦臣权重之所致也。” 南朝 梁 陆倕 《拜吏部郎表》:“銓衡庶品,歷选宾僚。”
《漢語大詞典》:押班
(1).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 唐 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 宋 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新唐书·百官志三:“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列於两观,监察御史二人押班,侍御史顓举不如法者。” 唐 李洞 《题刘相公光德里新构茅亭》诗:“野色迷亭晓,龙墀待押班。”宋史·吕端传:“﹝ 端 ﹞虑与 寇準 同列,先居相位,恐 準 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太宗 从之。”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奏道:‘臣前入试春闈,被 杨太师 批落, 高太尉 赶逐,今日见二人押班,臣之神气不旺。’”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卷二七:“ 韩魏公 荐 王陶 ,而 陶 劾 魏公 不押班以为跋扈。”
(2).内宫女官的首领。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四年:“冬,十月,丁酉,立贵妃 郑氏 为皇后。后, 开封 人,本 钦圣殿 押班。”
(3).伶人的领班。《隋唐演义》第八六回:“ 玄宗 喜其聪慧知音,遂命为押班梨园之长,时常得供奉左右……自此 李謩 更得尽传内府新声,其技愈加精妙。”
《國語辭典》:端揆  拼音:duān kuí
宰相。《南史。卷五七。沈约传》:「初,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
《漢語大詞典》:群僚
亦作“群寮”。 百官。汉书·王莽传上:“羣僚众位,而公宰之。” 唐 孙樵 《与李谏议行方书》:“於是胶羣僚之口,缚諫官之舌。”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在藩耸万夫之观望,立朝賁羣寮之颊舌。”
分類:百官
《漢語大詞典》:治官
(1).治理政务之官员。指天子之臣僚。周礼·天官·序官:“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郑玄 注:“自大宰至旅下士转相副贰,皆王臣也。”书·周官:“﹝ 周王 ﹞归于 宗周 ,董正治官。”
(2).治理百官。管子·君臣上:“治官化民,其要在上。” 汉 刘向 说苑·君道:“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
(3).尽职。左传·成公十五年:“ 华元 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赖宠乎?’乃出奔 晋 。”
《國語辭典》:佥议(僉議)  拼音:qiān yì
1.众人的意见。《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臣侧闻佥议,疑给虏书,如臣愚情,切有未喻。」
2.共同商议。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桧之遂非愎谏,已自可见,而乃建白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是盖畏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
《國語辭典》:百体(百體)  拼音:bǎi tǐ
身体的各部位。《礼记。乐记中》:「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庄子。田子方》:「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
《漢語大詞典》:礼绝(禮絶)
谓居百官之首,地位尊荣,至于极点。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五:“宰相自 唐 以来,谓之礼絶,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 明 屠隆 《綵毫记·禄山谋逆》:“殿下,今上爱子,地尊礼絶,有志大业, 禄山 愿佐下风。”
《漢語大詞典》:借春
(1). 唐 时皇帝于冬至日赐百官辛盘,表示迎新之意,谓之“借春”。参阅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
(2).借取春光。 宋 陈造 《闻师文过钱塘》诗:“椒酒须分岁,江梅巧借春。”
(3).谓凭借、依靠春光。 清 宁调元 《早梅迭韵》:“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漢語大詞典》:奉慰
(1). 唐 宋 礼制,逢帝、后忌辰,百官列班进名拜慰天子或皇太后,称“奉慰”。 宋 王溥 唐会要·忌日:“初经 代宗 忌辰,駙马诸亲,悉诣银臺奉慰。”宋史·礼志二六:“ 天祐 初,始令百官诣閤奉慰。 宋 循其制,惟 宣祖 、 昭宪皇后 为大忌。前一日不坐,羣臣诣西上閤门奉慰,移班奉慰皇太后,退赴佛寺行香。”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乙酉, 温成皇后 啟殯,帝不御前后殿,百官进名奉慰。”
(2).犹慰问,问候。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禁卫·驾贴之伪:“ 高 独呼校面詰,索驾贴观之,诸校词窘,谓厰卫遣来奉慰耳。”